裨灶
春秋郑国人。与子产同时。简公、定公时大夫。曾以星象预言宋、卫、陈、郑“将同日火(发生火灾)”,要求子产祭祀祈禳,被拒绝。后四国皆火。他预言郑又将火,子产不听,批评说:“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郑亦不复火。又数以星象预言周王、楚子、晋君及郑伯有氏将死。
春秋郑国人。与子产同时。简公、定公时大夫。曾以星象预言宋、卫、陈、郑“将同日火(发生火灾)”,要求子产祭祀祈禳,被拒绝。后四国皆火。他预言郑又将火,子产不听,批评说:“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郑亦不复火。又数以星象预言周王、楚子、晋君及郑伯有氏将死。
三国吴人,祖籍颍川(今河南许昌东),字恭远。吴少帝(孙亮)时,曾与华覈、韦曜、薛莹、梁广共撰《吴书》。景帝(孙休)时,为中书郎,坐事被诛。
仆(僕)奴仆婢妾。《战国策·秦策一》:“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史记·张仪列传》:“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唐虔州赣县(今江西赣州)人,或称南康(今属江西)人,字可大。书法家钟繇后裔。初为司农录事,以善书直凤阁。武则天时,诸宫殿、明堂题额、九鼎铭文,皆出其手。唐隆元年(710),参与平韦氏乱,拜中书侍郎、同
书名。原名《献贼纪事略》。无名氏撰。不分卷。记张献忠起义及失败经过,材料比较完整而原始。现行明末史料中,记张献忠事极少,故尤为可贵。1959年已由中华书局出版。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以太玉山普安寺、大智全寺两规运提点所合为一所。三年,改为营缮司,隶隆禧总管府下,秩正五品,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
五代后汉及宋初为州县官及部分中级以上官员配置的负责将其俸禄中的实物转换为现钱的民户。又称回易料钱户、回易料钱俸户。选充俸户者,除两税外免除其他赋役。太平兴国元年(976)废。
?—1632明末人。初随神一元、神一魁兄弟起义。崇祯四年(1631)神一魁降明后,率部转战于环县(今属甘肃)、真宁(今甘肃正宁西)、耀州、宜君(均今陕西耀县)。五年,被叛徒杀死于耀州锥子山。
北凉沮渠蒙逊年号(412—428)。凡十七年。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制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马队专科事宜,以及马兵科军士以下各兵科蹄铁、军士之补充,马队常备、续备、后备官兵之册籍,并管理马兵专科学堂等事。置科长、科员、录事等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右奉宸卫中郎将而置,二员,正四品下,掌供奉侍卫,佐大将军职;有口敕,声不下闻者,则宣告。北宋置为环卫官,无官员、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南宋多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