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罗琅玕平彝碑
云南著名碑刻。立于清嘉庆八年(1803),原存昆明城隍庙,1939年毁失,云南省博物馆收藏有拓本。碑高约1.7米,宽1米。凡二十八行,行七十字,右行,正书。碑文记述嘉庆六年以来,云贵总督觉罗琅玕镇压以恒乍绷为首的云南傈僳、彝、怒、纳西等族人民起义的经过。
云南著名碑刻。立于清嘉庆八年(1803),原存昆明城隍庙,1939年毁失,云南省博物馆收藏有拓本。碑高约1.7米,宽1米。凡二十八行,行七十字,右行,正书。碑文记述嘉庆六年以来,云贵总督觉罗琅玕镇压以恒乍绷为首的云南傈僳、彝、怒、纳西等族人民起义的经过。
明代祭祀礼仪之一,属吉礼。每年共八次,孟春祭司户,孟夏祭司灶,季夏祭中霤,孟秋祭司门,孟冬祭司井,仲春祭司马,清明及十月朔祭泰厉,每月朔望祭火雷之神。均遣官致祭。
书名。(1)又名《嘉祐图经本草》、《图经本草》。北宋嘉祐三年(1058),政府下令向全国各州郡征集所产药物标本及所产实物,并令注明开花、结实、采收季节及功用。在此基础上,苏颂等对药物标本和药图研究后,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分九江郡置。治南昌县(今市)。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以后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地。三国魏以后辖境缩小,约当今江西彭泽、星子、永修、南昌、丰城、新干、安福等市、县以西地区。南朝陈时
449—515北魏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季祐。父洪之,坐司徒崔浩事被杀。少孤贫,涉猎经史,弱冠为州主簿。孝文帝初,举秀才,对策上第,拜中书博士,迁尚书左丞。及迁都洛阳,与黄门宋弁等参谋帷幄。
《易传》篇名。 亦称系辞传。“十翼”的两篇。内容为对《易经》的通论,其辞系于《易经》之下,故名。分上下两篇,主要论述《易经》之义蕴与功用,兼及《周易》筮法、八卦起源等,并选释《易经》爻辞十九条。以阴阳
662—716即李旦。唐代皇帝。公元684—690年、710—712年在位。初名旭轮,简称轮。高宗第八子,武则天所生。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初封殷王。后徙相王、豫王。嗣圣元年(684),武后临朝
书名。清张祖祐编,林绍年订正。二卷。张亮基年谱。系谱主之孙据其自订谱稿纂辑而成。起嘉庆十二年(1807),迄同治十年(1871)。记张氏镇压回民起义、太平军、苗教起义文字颇多;另记当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
一名虞山,又名吴坂、吴山或盐坂。中条山的一支。在今山西夏县西南庙前镇与平陆县北张店镇间,为南北交通要道。春秋时晋假道于虞以伐虢,即此路。《水经·河水注》:虞城“北对长坂二十许里,谓之虞坂。戴延之曰:自
柔然可汗伏图年号(506—507)。凡二年。
见“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