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宗
即“郭泰”。
即“郭泰”。
在今江苏睢宁县北古下邳城东南小沂水上。《汉书·张良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颜师古注引服虔曰:“楚人谓桥曰圯”,即此。唐时已有圯桥之称。李白《经下邳圯桥怀
明清印信之一。形制长方,阔边朱文。明太祖为防群臣预印空白文凭,改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取关防严密之意,故名。清代部分官员用印,临时性机构或办理财经、工程事务的机构用印,多用关防,如各省总督、巡抚、仓场
官名。原为少数民族首领称号,十六国代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339)沿用此名。《魏书·官氏志》:“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分为南北部,复置二部大人以统摄之。”北魏初沿置。泰常
书名。元周霆震撰。十卷,附录一卷。霆震(1292—1379),字亨远,安成(今江西安福)人,以先世居石门田西,自号石田子初,省称曰石初,在元未仕。此集为门人晏璧所编,凡诗五卷,文五卷,附录行状、志铭之
即“荀林父”。
清代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试行井田制失败后的善后措施。雍正二年(1724)准以内务府部分余地,作为井田拨给八旗无业者耕种,每户给田一百二十五亩,其中十二亩五分为公田,十二亩五分为室庐场圃。公田之粮,尽收尽
见“政务大臣”。
书名。唐李德裕撰。一卷。记述昭义军节度使刘从谏及从子稹事。已佚。
即“乌护”。
即盘根法。一种植树方法。元代,北方流行四句移树口诀:“种树无时,莫教树知,多留宿土,记取南枝。”为使根部多留宿土,创造此法。清代《花镜》记述其操作方法:如非小树苗,应于霜降后至春初尚未发芽前一段时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