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县
战国秦惠文王置。治今四川阆中市。属巴郡。隋改为阆内县。唐复名阆中。
战国秦惠文王置。治今四川阆中市。属巴郡。隋改为阆内县。唐复名阆中。
春秋楚邑。战国时属魏。即今河南鲁山县。《史记·楚世家》:肃王十年(前371),“魏取我鲁阳”,即此。西汉置县。
律名。秦代关于官府库藏管理及惩处的单行法律。见于《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其中规定:贮藏的皮革被虫咬坏罚啬夫一甲,令、丞一盾。
981—1063北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字道元。大中祥符进士。累迁三司户部判官,加直史馆、知陕州,改太常少卿、知广州。所至有廉名。河北大水,民多流入京东,他以给事中、枢密直学士知郓州,发廪赈
古天文台。建于东汉建武中元元年(56),在洛阳平昌门南,今河南偃师大郊寨村北,占地约44000平方米,东西各有墙垣,中心为方形高台,高17米,台基约50平方米。台四周有上下平台两层,平台间有坡道相连接
仆(僕)卑贱者之称。《礼记·礼运》:“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管子·小匡》:“大国之君,事如臣仆。”
官名。隋炀帝置,为从七品武散官,唐改翊麾校尉。
亦作竹枝词。源出巴歌。古时巴人于欢会时以竹枝击鼓,且歌且舞,故名。始称其名者为唐人顾况:“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唐刘禹锡于贞元中在沅湘创新体,成七言绝句,咏风土人情及民间生活情趣。后世学者
唐垂拱二年(686)置。为漳州治。治今福建云霄县。开元四年(716)移李澳川,即今漳浦县治。乾元二年(759)后为漳州属县。元属漳州路。明清属漳州府。
官署名。北宋熙宁二年(1069)置,掌清理中书政务,以为变法之准备,设看详、同看详及编修官。八年罢。
即“佉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