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
东汉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季宁。灵帝时任高成令,罢除苛役,以恩信为治。光和元年(178)迁武陵太守。上疏陈百姓贫苦、国用不足。时灵帝为铸铜人,增调民田亩敛十钱,他力谏之,遂免归田里。后任庐江太守,镇压庐江黄穰与江夏蛮起义。年七十病卒。
东汉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季宁。灵帝时任高成令,罢除苛役,以恩信为治。光和元年(178)迁武陵太守。上疏陈百姓贫苦、国用不足。时灵帝为铸铜人,增调民田亩敛十钱,他力谏之,遂免归田里。后任庐江太守,镇压庐江黄穰与江夏蛮起义。年七十病卒。
?—181东汉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字汉丰。顺帝初为小黄门。桓帝时迁中常侍、奉车都尉。灵帝即位,以定策功封长安乡侯。与宦官王甫等矫诏发兵杀大将军窦武及太傅陈蕃等人。遂用事朝中,迁长乐卫尉,封育阳侯。
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
畏兀儿人。深通畏兀儿文字,乃蛮太阳汗延请为师傅,并掌管“出纳钱谷,委任人材”的金印。乃蛮灭亡,降蒙古,奉命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儿字书写蒙古语。窝阔台时,仍掌内府玉玺,主管金帛收支事宜。至大三年(1310)
官名。望士,即有声望之人士。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置望士之官四百人,称为望士队,以“肺腑之族”有武艺者充任。
专门记载地方疆域、山川、风土、物产、人物等情况的著作。是方志早期主要编纂形式,内容单一,文字简略,无一定体例,一般不附图。有异物志、风土记、风俗传之类。主要流行于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时期时
宋代太学学官及职事名。北宋仁宗时,始设太学正,差生员任职。神宗以后,增置命官学正,仍差上舍、内舍生为职事学正。两者职责相同,均掌行学规,凡诸生违规矩者,施以五等之罚,兼考校训导之职。参见“学正”。
官名。西晋、北朝与左外兵郎互称,为尚书省左外兵曹长官。参见“左外兵郎”。
官名。隋初于太史曹置二员,正八品。掌教习天文气象。唐因之。武则天长安四年(704)省。另置灵台郎司其职。
西汉吏士私募之随从,出征时以负担粮食,充仆役。《汉书·李广利传》:“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颜师古注:“负私粮食及私从者,不在六万人数中也。”又《汉书·赵充国传》:“留弛刑
书名。五代何光远撰。原三卷,今本十卷,六十六条。皆以三字标题。记唐至五代十国时轶事琐闻,以蜀事居多。其中薛涛、牛希济、李珣等蜀中诗人事迹,尤可与孟棨《本事诗》、范摅《云溪友议》等书相参证。所录诗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