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阳文君
战国楚惠王时封君。封邑在鲁阳(今河南鲁山)。曾欲率兵攻郑,墨翟闻而劝止之。并数次与墨子讨论攻伐、义利。见《墨子·鲁问》。
战国楚惠王时封君。封邑在鲁阳(今河南鲁山)。曾欲率兵攻郑,墨翟闻而劝止之。并数次与墨子讨论攻伐、义利。见《墨子·鲁问》。
在今江苏句容市东南。三国吴孙权在此开凿运河(后名破冈渎)以通漕运。《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赤乌八年(245),“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阳西城(今丹阳市西南),通会市,作邸
680—738唐时吐谷浑王族。字坦昌。五岁为其部代乐王,官至唐押浑副使、忠武将军、上柱国。死后归葬于今甘肃武威南青嘴喇嘛湾吐谷浑先茔。
?一前229战国时人。赵将。常驻守赵北边境,习射骑,谨烽火,甚得军心,曾大败匈奴,使其十余年不敢犯赵,又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赵王迁三年(前233),秦将桓攻赵赤丽、宜安(今河北石家
城名。在今河南舞阳县北。《汉书·地理志》颍川郡定陵县有“东不羹”。《左传》昭公十一年(前531):“楚子城陈、蔡、不羹。”杜预注:“襄城县东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
东晋时孙恩起义军部众之别称。“长生”为道教徒名称,孙恩世奉天师道,以其道结聚徒众。东晋隆安三年(399)孙恩率部自海上攻克会稽郡,江南八郡农民纷起响应,旬日之中,众数十万,孙恩称起义军将士为“长生人”
隋时,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每年蚕四五熟,妇人勤于纺织,有夜浣纱而成布者,俗称鸡鸣布。
1242—1295元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字仲礼,号东庵。幼家贫,钻研理学,被荐为中山教授,改任禹城主簿,召为国子博士,升太常丞。元贞元年(1295)拜监察御史,时京师地震,上疏指责朝政,辞职归乡,悉
古民族文字文书。又称《粟特古书简》。1907年发现于甘肃敦煌附近的汉筑烽火台的粟特文书简,记录汉晋之际匈奴攻入中原事,当写于公元四世纪初,为现存年代最早的粟特文书之一。
四大名绣之一。主要产于湖南长沙、宁乡等地,故名。实物最早见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时代,1958年湖南长沙楚墓出土。其在细密的丝绢上,用连环针绣成龙凤图案,形象生动,绣工精细,反映了春秋时期湖南刺绣技艺已达
管形火器。明中叶创造。铁制。因有重量和长短不等,分为天、地、玄三号。天字号重二百八十斤,长三尺五寸;地字号重二百斤,长三尺二寸;玄字号重一百五六十斤,长三尺一寸。炮置三轮车上。车置前后横档枕木,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