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乡族

东乡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撒尔塔。旧称东乡回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蒙古回回等。因居河州(今临夏)东乡故名。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及广河、和政、临夏、积石山、康乐等县,其余散居在兰州、定西以及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3872人(1990年)。操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多数人兼用汉语,通用汉文。其族源主要源自中亚一带的回回人;一说来自中亚的撒尔塔人;一说为留驻东乡的部分蒙古驻军;另说由13世纪进入河州东乡地区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与当地藏、汉、回等族长期相处,逐渐融合发展而成。元初被编入“探马赤军”从事屯戍。后按照统一政令编入“”的组织,由“军户”变“农户”,受吐蕃宣慰使署节辖。明初,在河州推行“里甲制度”,划东乡为十里。清康熙后期实行会社制度,改东乡为24会。民国十九年(1930)改行保甲制。近代,封建势力与宗教上层相结合,形成巴素池门宦、北庄门宦和锁南坝土豪集团三大地方势力。清代曾多次与各族人民一起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1943年曾参加反抗国民党暴政的※“甘南事变”。以农业为主,亦从事手工业和畜牧业。解放前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信仰伊斯兰教,教派、门宦众多。实行土葬。行一夫一妻制。妇女善刺绣。有丰富的民间文学,“东乡花儿”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解放后,进行社会改革,废除了压迫剥削制度,建立自治县并与保安族、撒拉族建立联合自治县。

猜你喜欢

  • 耶律敖卢斡

    ?—1122辽末皇子。契丹族。为天祚帝※耶律延禧长子。母为文妃※萧瑟瑟。史载童年驰马善射。其性宽和,善助人。及长,积有人望。乾统六年(1106)十一月,封晋王。时宫中有制,禁侍从览书,偶遇小底茶剌于寝

  • 威正打儿汗台吉

    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部领主。简称委正。孛儿只斤氏。※打来孙汗子。早年从父东迁,进入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残破泰宁、福余诸卫,占据泰宁卫故地,故亦被称为泰宁酋长。与海西女真部都督王台结为姻亲。史称其“最习兵”

  • 官却班究才定

    1718—1763清代青海玉树第十九代囊谦王。藏族。雍正十二年(1734)会盟时,受清封为千户,赏戴花翎。乾隆七年(1742),赴拉萨朝拜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赏号纸。九年(1744),再赴西藏拜郡王

  • 清仁宗

    即“颙琰”(2508页)。

  • 也孙帖额

    见“叶孙脱”(539页)。

  • 尚白

    蒙古族传统习俗。自古以来,居住在大漠南北的蒙古族,与白色有不解之缘,以游牧为业,牧放白色的羊群,食用白色的奶和奶制品,住白色的毡帐,穿白色的羊皮袄,使他们对白色产生亲切敬爱之感,以白色为圣洁、高贵、吉

  • 青海马帮

    系指解放前每年由青海往西藏拉萨等地经商的20—30家行商,为驮运货物而结成的骡马商队,最多时有骡马3—4千匹。除驮运内地出产的绸缎、布匹、酒、醋、红枣、挂面等物品外,也有一部分骡马在西藏出售。

  • 南海甘蕉蒲氏家谱

    回族族谱名。初辑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蒲氏之八世孙蒲携南与其子孙共同编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咸丰五年(1855)、光绪七年(1881)、三十三年(1907)五次重修。1913年付印

  • 仁孝端丽明智上寿可敦

    参见“太和公主”(274页)。

  • 乞伏国仁

    ?—388十六国时期西秦建立者。陇西鲜卑人。※乞伏司繁子。初随父附前秦苻坚。晋太元元年(376),父卒,嗣领部众,代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随苻坚南征晋,命为前将军,率领先锋骑。淝水之战后,乘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