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国犹太人

中国犹太人

古代移居中国犹太人的总称。元代汉籍称“术忽”或“主鹘”。阿拉伯语“犹太人”音译。因宗教、习俗与回回人相近,入寺时须用蓝布缠头,清代史籍又称之为“蓝帽回回”。从19世纪在开封发现的犹太碑文推测,其徙居中国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始于汉代,与当时的丝绸贸易有关。也有人认为始于后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从移居开封犹太人判断,约公元前即已离开本土,后进入中国,故其众不知“犹太人”名称,而自称“一赐乐业”(“以色列”之音译),信仰“一赐乐业”教,以《摩西五经》为圣书,只遵奉《旧约》首5卷的《道经》、或《正经》。平时也行沐浴斋戒,每天早、午、晚三次。礼拜时面向西方圣地,脱鞋,戴蓝帽,妇女不戴头巾,由“掌教”会诵《五经》。礼拜寺内设有祖堂,祭祀亚当、挪亚、亚伯拉罕、摩西等人;还设有皇帝“万岁牌”。每七日于安息日(星期六)行斋戒,停止一切活动。尊崇孔子,每年春、秋二季至孔庙祭祀。伦理思想与儒教大都相近。清代以前,南京、北京、杭州、扬州、宁夏、苏州、泉州等地,都有其分布,但数量估计不多。人口最集中的主要是开封,初有73姓(一说70姓),500余户,约2500人。至清代,人数锐减至1000人左右,后因寺毁丧失宗教信仰,有的同化于回族,有的同化于汉族。

猜你喜欢

  • 洛桑丹白尼玛

    1689—1772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圆寂后,被选认为转世灵童,是为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二世。生于青海羊桑地方。幼年在青海塔尔寺学经,后赴西藏学

  • 江南僧司

    元代管理江南佛教寺院僧尼机构。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后改称宣政院。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中国,于江南各地先后封僧人为总统、总摄,江南僧司

  • 一妻多夫制家庭

    一个女子与一个以上男子结为配偶的特殊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和母系氏族制,其后以变异形式残存于阶级社会中。通常与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行。以其发展阶段不同,形成若干类型,常见的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叔侄

  • 撒不碗

    见“耶律敌鲁”(1318页)。

  • 烘和图池

    清代新疆湖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西域水道记》作鸿和图淖尔,蒙古语“铃湖”之意。又称斋(宰)桑淖尔,即今斋桑泊。原属中国,19世纪下半叶被沙俄并吞。

  • 后唐废帝

    见“李从珂”(1026页)。

  • 巴鲁剌思

    即“八鲁剌思”(27页)。

  • 李谨行

    ?—682唐朝将领、靺鞨首领。※突地稽子。以武勇著称。贞观年间(627—649),父死,袭职,代统部众。唐麟德(664—665)中,升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都督。总章二年(669),拜燕山道行军总管,

  • 阿鲁埃得本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阿鲁埃得本为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之一抹里。

  • 阿把合

    见“阿巴海”(12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