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土之狄
春秋时众狄之一部。亦作骊土之翟。分布于今山西晋城县南。丽土指骊戎故地。骊戎原居于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后迁至今山西晋城县南。晋献公五年(前672),晋灭骊戎,众狄入居骊戎故地,故称。周襄王十六年(晋文公元年,前636),周室内乱,襄王废狄后,狄人攻之,王告急于秦、晋。翌年,晋文公采取狐偃的计策,认为是“启土安疆”、建立霸业的好时机,遂纳襄王,尊周室而令诸侯,“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定天子于成周。晋入狄境,遂被残破北徙,入太行山。一说丽土之狄即骊戎。
春秋时众狄之一部。亦作骊土之翟。分布于今山西晋城县南。丽土指骊戎故地。骊戎原居于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后迁至今山西晋城县南。晋献公五年(前672),晋灭骊戎,众狄入居骊戎故地,故称。周襄王十六年(晋文公元年,前636),周室内乱,襄王废狄后,狄人攻之,王告急于秦、晋。翌年,晋文公采取狐偃的计策,认为是“启土安疆”、建立霸业的好时机,遂纳襄王,尊周室而令诸侯,“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定天子于成周。晋入狄境,遂被残破北徙,入太行山。一说丽土之狄即骊戎。
地名。见“胪滨府”(1712页)。
清代海南岛黎族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武装起义。光绪年间(1875—1908),崖州多港峒(今乐东县大安)一带黎人饱尝汉族官吏、地主、奸商和本民族上层的剥削和奴役。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其宗教势力也深入至
行政区划名。清置。元至大三年(1310),置安抚司。至正七年(1347),改为宣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置宣慰司,隶湖广,治所在今湖南永顺东南。清雍正四年(1726),改流官置厅,隶辰州府。七年
史称羿人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是接近消亡的一种语言。使用于我国贵州省毕节县普宜和阴底一带以及四川省古蔺县的腊盘沟一带。清代编修的《毕节县志》中有:“毕节裸裸、茵子、羿子,习俗各异”的
1737—1802青海佑宁寺(郭隆寺)土观三世活佛(一说为二世)。生于凉州彭措隆巴。旺久杰之子。经章嘉在此确认为土观活佛转世。初随阿旺格来嘉措出家受沙弥戒。乾隆十二年(1747),随松巴堪布学法。十四
明朝官员。蒙古族。元朝旧臣。通蒙古文书。明永乐(1403—1424)时,由都指挥李贤(蒙古族)荐举于明成祖,任教习翻译。洪熙元年(1425),因积年辛劳,由吏部尚书蹇义上报,升鸿胪寺右丞。
驻藏大臣衙门别称。位于拉萨大昭寺以北,小昭寺西南。原为拉萨地方首领顿珠结布之官府。其孙甘丹才旺于康熙二十年(1681)赴阿里驱逐克什米尔人入侵后居此,遂有甘丹康萨(府邸)之名。后为郡王颇罗鼐及其子珠尔
晋代匈奴东西曹(贰城胡)首领。贰城(故址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人。雁门公曹毂(又作谷)后裔。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并州、定阳、贰城胡数万落(即户)举兵反后秦,入于平阳(治今山西临汾市),被推举为
?—745唐代后突厥汗国末代可汗。又称白眉特勤。名鹘陇匐。判阙特勤子。天宝三年(744),兄※乌苏米施可汗被拔悉密等部攻杀后,被族人奉为可汗。国内大乱,为唐所乘,左厢阿波达干等11部为唐朔方节度使王忠
?—1766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高宗※弘历第五子。乾隆三十年(1765),封荣亲王。次年卒,谥纯。少习骑射,精通满语,为高宗庞爱。著有《焦桐剩稿》,通数学,其八线法手卷,内容丰富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