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互市

互市

①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及各王朝之间的贸易关系。早在春秋时期就存在。据《左传》记载,周灵王三年(前569),晋悼公实行※“和戎”政策,以货物购取戎狄的土地。西汉开设“关市”与匈奴及南粤赵佗进行交易。东汉与乌桓、鲜卑、匈奴等族的贸易始称“互市”。魏晋南北朝时期亦称为互市,隋设“交市监”统一管理与西北各族的互市。唐贞观六年(632),改称“互市监”,兼管与西北、西南各族的茶马互市。宋设“都大提举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设“榷署”管理与南方各族的互市,设博易场等进行互市;开“榷场”与契丹、女真、党项等族贸易。辽、金、西夏之间亦有榷场互市。明代互市进入极盛时期,明朝在西北、西南和南方的一些州设“茶马司”管理互市。开设※马市、※木市与北方蒙古、女真诸族、诸部进行互市;开茶市与藏族及西北、西南各族互市。设立有关互市的规章制度,与有关民族制定互市条款及奖惩办法,以保证互市的顺利进行。清前期仍有官方主持的茶、盐换马的互市。历代和平时期的互市较兴盛,既有官方的统制贸易,亦有民间广泛的交易。战争时期的官方贸易往往中断,但民间的私下贸易则屡禁不止。清朝后期的官设马市虽然停止,但各族之间的集市、交易会、庙会等民间贸易则经久不衰,一直延续至今。互市时,周围各民族以马、骆驼、牛、羊、兽皮、木材、宝石、药材等土特产及本民族的手工制品交换内地的粮食、茶、盐、布帛、丝织品、衣服、农具、锅、器皿、纸张、书籍、食品、药品和各种装饰品等。互市是我国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不仅促进了各族的繁荣和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一些国外民族也远道前来参加互市。 ②历史上中国同海外各族的贸易亦称互市。魏晋以后,海上贸易日盛,日本、东南亚和西亚的波斯、阿拉伯诸族商船携货物至中国东南沿海入贡并进行贸易。唐朝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此后,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外商纷至,海上贸易超过了陆上的丝绸之路。明代由于倭寇的侵袭,海上贸易时断时续。清代鸦片战争后,对外贸易为帝国主义控制,成为侵略、剥削中国各族的手段。长期定居中国的波斯、阿拉伯人成为中国回族的来源之一,他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 母译是谟瓜

    傈僳语音译,意为“生产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为傈僳族口头诗歌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优秀作品之一。主要叙述旧社会青年男女在春季生产劳动中产生爱情,至秋季,种下的庄稼熟了,播下的爱情种子也开花结果了,

  • 裴满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婆多吐水(一说约今黑龙江省五常县境内)。后该部人均以部名为姓氏。金世祖劾里钵(1074—1092年在位)时,该部首领斡不率众归附完颜部。该姓在金代为白号之姓,受封于广平郡

  • 青稞酒

    见“”(1984页)。

  • 阿南

    相传为西汉时滇地义女。白族先民。叶榆(今云南大理)人。酋长曼阿奴(一作曼阿娜)妻。传说西汉元封(前110—前105)间,叶榆遭西汉征讨,夫被汉将郭世忠所杀,本人被俘。为避免被郭世忠强纳为妻,设计提出三

  • 恰特它里土墩墓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霍城县城东北27公里沙尔布拉克乡恰特它里村北。海拔987米,北依科古尔琴山,南临沙尔布拉克河。有墓15座。墓地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200米,偏东一排11座,其中靠北端有4座,封堆高

  • 甲郡马

    藏语音译,亦称“扎洗”。指原西藏地方政府1792年建立的由汉族担任教练的藏军。根据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制定的《藏内善后章程》,从各类领主庄园内拨出3千※马岗地(支负差的单位),由领种马岗地的差巴

  • 古弼

    ?—452北魏大臣。原名吐奚爱弼。代郡人。好读书,善骑射。初为猎郎,使长安,称旨,转门下奏事,以敏正著闻。明元帝嘉之,赐名笔,后改为弼。令典西部,与刘洁等分管机要,敷奏百揆。太武帝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

  • 色布腾巴尔珠尔

    清代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又译色布腾巴勒珠尔。绰罗斯氏。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乳母之父晖特和硕齐狩猎巴里坤,被哈密伯克额贝都拉长子郭帕伯克俘虏,献于清。后获宥,授一等侍卫。

  • 格育雅古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敞口木碗”。其分侈口鼓腹和直口弧壁两种器型,均为矮圆柱形足、平底。由当地工匠采用青杠、米柳、杜鹃花等质地坚硕的树根、茎,经砍切成圆段坨,高温煮、晒干、车床凿创外壁

  • 克列克里克

    参见“色里克”(8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