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会盟制度

会盟制度

古代诸侯之间的集会、订盟。时以霸者为主,临时聚会于一地,按霸主意旨或共同利害,相与结盟。《史记·秦纪》桓公十年:“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清代利用此种形式,加强控制和监督各旗蒙古王公与群众,形成会盟制度。视归服时编旗安置情况,有的合同部若干旗为一盟,有的合不同部的若干旗为一盟。会盟地点由理藩院指定,以地名冠以盟的名称,盟的范围大小不一。设盟长、副盟长、帮办,由理藩院请旨,就盟内各旗蒙古王公中拣选委派。一般规定3年举行一次会盟,由清廷派钦差大臣监临,审查各旗编佐、兵丁、武器、马匹及巡守边防等情况。参见“盟旗制度”(2361页)。

猜你喜欢

  • 忽里台

    见“忽里勒台”(1490页)。

  • 德穆楚克栋鲁普

    1902—1966近代蒙古王公。字希贤。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人。蒙古族。1908年袭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1912年晋和硕杜棱亲王,简称德王。1921年为旗札萨克,执掌旗政。1924年任锡林郭勒盟

  • 马援

    前14—公元49汉代将军。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族。字文渊。先世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因以为氏。重合侯马通之曾孙。年12岁而孤,少有大志。初为郡督邮。新朝王莽(公元9—23年在位)末,四方兵起

  • 光定元宝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神宗光定年间(1211—1223)。铜质,制作规正。文字精美,带行体。

  • 类乌齐事件

    1917年9月,西藏地方当局在英帝挑唆下,以驻类乌齐(或写作类吾齐,在今西藏昌都西北)川军擒杀一名藏兵为借口,向四川守军进攻。英国立即运来步枪5000支、子弹5万发支援藏军。次年1月川军失利,类乌齐、

  • 太波嘎列

    门巴族民间叙事诗。相传由诗中的主人公太波嘎列创作。全诗分牛的降生、牵牛、放牧、搭帐蓬、拴牧犬、挤牛奶、打酥油、迁牧场等共14章,458行。叙述传说中的门巴族牧业始祖太波嘎列艰难创业,为民造福的经历。反

  • 求那跋陀罗

    394—468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师。其名意译功德贤。号摩诃衍。中天竺人。婆罗门种姓。幼学五明诸论,由读《杂阿毗昙心论》而信佛。后出家学习大小乘教义,尤精大乘佛学。南朝宋元嘉十二年(435)至广州(今广

  • 火赤哈儿的斤

    ?—1286元代高昌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曾孙,※马木剌的斤之子。至元三年(1266),父卒,受世祖忽必烈命,嗣位亦都护(国主号,意为“幸福之主”)。奉命收抚因遭海都之乱而离散的畏兀儿之众。

  • 聂苏泼

    部分彝族的自称名。亦作涅苏。彝语音译,意为“红色的人”。他称为红彝、罗武。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易门、武定、云龙、双柏、石屏、墨江、峨山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 丁册

    见“比丁”(1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