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佤文

佤文

我国佤族使用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佤族除在部分地区曾使用过一种用于传教目的的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外,没有通用的文字。人们长期使用实物或木刻记事、记数或传递信息。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它以云南省佤语巴饶克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沧源县岩帅佤语为标准音。共26个字母,除0 [ɔ]、y []、x[×] 3个字母所表示的语音与汉语拼音方案不同外,其余23个字母所表示的语音与汉语拼音方案基本一致。佤语有38个单辅音,16个复辅音,18个单元音。有的元音或辅音采用双字母表示。如在b [p]、d[t]、j []前加n (个别的加m)表示nb [b]、nd[d]、mg [g]、nj [d]等浊音;在m、n、ng、ny、l、r、y前加h表示送气音,如hv [vh]、hm [mh]、hn [nh]、hng [h]、hny [h]、hl [lh]、hr [rh]、hy [h]。在音节的第一个元音字母上加“-”符号表示松元音。方案中对书写规则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佤文出版物,均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从1959年至1987年共出版佤文读物约39万册。佤文于50年代末曾广泛用于农村扫盲。1980年恢复使用以来,逐步用于农村扫育和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 阿悦贡

    ?—1386明代云南顺宁土官。布朗族。原为布朗族头人,洪武十五年(1382),归附明朝,明置顺宁府(治今云南凤庆),署府事。十七年,任知府,定租赋,立贡制。十九年(1386)卒,子勐哀承袭。

  • 沙马宣抚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其先人为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土著。所部宋代称“沙马部”,或作“沙麻部”、“沙骂部”。元、明以来,迭为雄长,清初首领绝嗣,由贵州水西彝族安邦彦后裔入赘继承,又称沙马安家。康熙四

  • 拓跋纥那

    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孙,※拓跋猗㐌子。东晋明帝太宁三年(325),继其兄拓跋贺傉统辖该部。成帝咸和二年(327),御后赵5千骑于句注陉(今山西代县西北句注山)北,不利,迁于大宁(

  • 蛮方

    古族名。西周至战国时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亦称※荆蛮、蛮荆或南蛮。其地域包括今湖北清江流域、湖南沅江、澧水流域、洞庭湖西北部以及黔、桂、赣与相邻的地区。唐、虞、夏之际,其民属九黎之三苗部

  • 奚嗢部

    契丹部落名。为※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之一部落。遥辇氏是继※大贺氏后至契丹开国前最后一个部落联盟,相当于唐开元十八年(730)至后梁开平元年(907)。初期由八部组成,奚嗢部为其一。有人以为,※阻午可汗时

  • 撒儿塔兀勒

    见“花剌子模”(999页)。

  • 弘合撒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札刺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刺儿”(433页)。

  • 武都王

    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豪杨氏的称号之一。始于后仇池国君主杨盛,宋武帝刘裕于永初三年(422)册封其为武都王。继之,杨玄、杨难当、杨僧嗣自称武都王。宋、齐、梁、北魏也分别以此号赐杨玄、杨难当、杨元和、杨僧

  • 金牙军

    唐西域军事建置。位于今伊犁河北岸。驻有军队,卫戍边疆。金牙军与各守捉、城、镇等,总称为道。隶安西都护府。

  • 李克修

    860—890唐末将领。字崇远。西突厥别部沙陀人。祖籍陇右金城(治今甘肃兰州西北)。代北行营节度使、阴山府都督※李国昌侄,朔州刺史李德成子。少善骑射。中和二年(882),随从兄雁门节度使李克用,任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