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勐
傣语,意为“本地人”或“建寨最早的人”。解放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农奴中一个等级,约占傣族总农户的55%。原为傣族古老农村公社成员,后农村公社在封建化过程中遭到破坏,土地所有权被领主篡夺,沦为耕种各级封建领主所给份地的依附农奴。除向领主缴纳各种贡赋外,还要承担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劳役。由于渊源于村社自由农民,直至解放前夕,一般仍依托于名义上的农村公社,占有使用较多的耕地和私人耕畜,为傣族农奴中地位较高的一个等级。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这一等级已不存在。
傣语,意为“本地人”或“建寨最早的人”。解放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农奴中一个等级,约占傣族总农户的55%。原为傣族古老农村公社成员,后农村公社在封建化过程中遭到破坏,土地所有权被领主篡夺,沦为耕种各级封建领主所给份地的依附农奴。除向领主缴纳各种贡赋外,还要承担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劳役。由于渊源于村社自由农民,直至解放前夕,一般仍依托于名义上的农村公社,占有使用较多的耕地和私人耕畜,为傣族农奴中地位较高的一个等级。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这一等级已不存在。
1120—1170西夏崇宗皇后。※任得敬女。夏大德三年(1137),夏兵取西安,父时任州判,降夏任权知州事,以其献崇宗李乾顺为妃。为人庄重寡言,御下有恩惠,与妃曹氏并居,相得甚欢。四年八月,立为皇后。
见“賨人”(2294页)。
官名。唐伐焉耆之行军建置。又作西州道行军总管。焉耆王龙突骑支臣于西突厥而叛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以安西都护郭孝恪为行军总管,以焉耆王弟栗婆准为导,率步骑3千进讨,俘突骑支而返,留栗婆准统摄国事
见“赫哲族”(2422页)。
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之一。又作洛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及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派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思藏设置郡县。约于五年(1268)
崇宁年间北宋进攻河湟,灭唃厮啰政权的战争。崇宁元年(1102),宋徽宗采纳大臣邓洵武“绍述先志”的建议,命王厚为洮西安抚使,童贯为监军,再度出兵河湟。二年六月,宋兵分两路从河州、兰州出发,向湟水流域挺
北元大臣。蒙古族。元末,仕惠宗(顺帝),为御史中丞、左司员外郎、经历等职,后随顺帝北徙。洪武二十一年(1388)北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移营于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奉命留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寻
见“纳会鸡部”(1272页)。
即“伊希丹毕坚赞” (812页)。
①辽封爵。景宗孙耶律胡都古受封,太平四年(1024),自辽兴军节度使转临海军节度使。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延祐二年(1315),武宗子和世㻋(又作禾失剌,即明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