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鸾

元鸾

648—505

北魏宗室。字宣明。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城阳王长寿次子。始继叔章武王太洛,及兄多侯卒,还袭父爵。以武艺著称,为北镇都大将。孝文帝时,拜外都大官,出为持节、都督河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凉州镇都大将。后改镇立州,任凉州刺史,姑臧镇都大将。太和十七年(493),帝南征,领镇军将军。定都洛阳后,帝出幸邺,奉命留守洛。十九年(495),为使持节、征南大将军、都督豫荆郢三州、河内山阳东郡诸军事,与安南将军卢渊等攻赭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不克,败退,降定襄县王。次年,以留守功,复封城阳王。任河内太守,转并州刺史。宣武帝初,任青州刺史,转定州刺史。爱乐佛道,修持五戒,缮起佛寺,大兴土木,公私费扰,颇为民患。正始二年(505),卒,赠镇北将军、冀州刺史,谥怀王。

猜你喜欢

  • 巴克图

    独龙语音译,意为“纹面”。解放前独龙族妇女的一种习俗。传说独龙族妇女很早就有纹面的习惯,一般年满12—13岁都必须纹面,认为纹面是一种美的象征,又是划分各个氏族、家族集团的标志,其次可以避邪。纹面时,

  • 兀者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六韬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兵书。原本为战国时人托吕望名而辑。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有两种,一种为23×16厘米,一种为21×17厘米。残存45面,为第一至第四卷的部分内容,无注释。其中有7面背面写有《

  • 涅空

    藏语音译,即“涅巴会议”。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土司直属行政机构名。由四大“涅巴”(管家)组成,设常任秘书“涅仲”一名,“仲衣”(管缮写、记录、档案者)一名、“东泽”(管投递公文、执行刑法等之人)

  • 承巴

    藏语康巴方言之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基层组织协助头人办事的人,与※“郭巴”同属差人(基层组织一职位)。每个村寨设2—3人,由寨众推荐办事精干者充当,由部落头人委任。专管本寨各项生产的安排。不脱离生

  • 迪辇祖里

    见“阻午可汗”(1259页)。

  • 甘布索杜

    珞巴族阿帕塔尼部落方言音译,指一种象征性的战斗。珞巴族风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珞瑜地方。凡一个人的声誉遭他村人损害时,为了报复,即组织一次事先安排好的象征性战斗。届时,受损害一方的支持者全副武装,按照事

  • 御宝圣旨

    见“铺马圣旨”(2233页)。

  • 大宋建筑隆兑州摩崖碑记

    古碑刻。北宋李彦弼(奉议郎权通判桂州)撰文。刻于政和五年(1115)。碑高3.66米,宽4米。正文真书,左行竖刻,字径8.3厘米,计1820字。内容首述邕州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形势、物产、民风等,次述建置

  • 无忧寺

    见“麦积山石窟”(9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