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

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

1299—1327

元代乌思藏高僧、仁宗、英宗、泰定帝三朝帝师。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为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之侄孙,萨迦寺座主达尼钦波·桑波贝之子。元至大二年(1309),被元武宗迎至大都(今北京)。延祐二年(1315),元仁宗封之为帝师,赐玉印,领宣政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至治二年(1322),返乌思藏,巡视各地,奏免全境数年赋税,又赴各大寺院讲经传法,给各教派数万僧众广发布施。返大都后备受礼遇,泰定四年(1327),于帝师府邸圆寂。自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最初几任皆出自款氏家族,后以达尼钦波获罪遭谴江南,乃改从八思巴弟子中选任,不久,达尼钦波遇赦,款氏家族重又复兴。元仁宗封其为帝师时特为诏告全国。帝师在萨迦寺组织译师广为翻译印度僧人著述,以金字写定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部。至治三年(1322)父卒,乃暂辞帝师职返萨迦处理家务,将原属其家族之细脱、仁钦岗、拉康、都却等四大方丈依其各房所生之兄弟分别掌管,从此款氏家族遂分为四房,使萨迦权势在乌思藏受到削弱。泰定二年(1325)复帝师职,后卒于大都。任内所颁法旨传世最多,延祐四年(1317)颁给广东南华禅寺及泰定二年(1325)颁给夏鲁寺之法旨等今尚保存。内地亦保存有其法旨刻石数通。

猜你喜欢

  • 柯尔坪之战

    清军与张格尔叛军的一次战役。张格尔于※“浑巴什河之战”败绩后,于道光六年(1826)十月,复集兵3千余于柯尔坪(今新疆阿克苏西南柯坪),恃险固守,谋阻清军进路。清命杨芳督兵往攻,分兵两路夹击。叛军初犹

  • 旺沁帕尔赉

    1883—1945近代蒙古王公。内蒙古阿鲁科尔沁部人。阿鲁科尔沁多罗郡王巴咱尔吉哩弟独生子。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赐头等台吉。三十二年(1906),封镇国公。1933年,任伪满洲国阿鲁科尔沁

  • 朵思麻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下朵”。元代史籍中对藏族聚居地区的译称。又译脱思麻、秃思马等。包括今青海、甘肃等省藏族地区。元于此设吐蕃等处(又称朵思麻)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置驿站13以通乌思藏。

  • 宝廷

    ?—1890清朝宗室、大臣。满洲镶蓝旗人。郑亲王※济尔哈郎八世孙。字竹坡。同治三年(1864)举人,七年进士。累迁侍读。光绪帝即位(1874),疏请选师保以崇圣德,严宦寺以杜干预,核实内务府以节靡费,

  • 番目

    清代文献对西藏地方僧俗文武官员的统称。 《卫藏通志》有“番目”篇。乾隆五十七年(1792)规定藏内管兵武职官员设代本、如本、甲本、定本及边界营官,按级逐层管束丁兵。噶厦政府文职官员为噶伦、商上仔琫、商

  • 牯脏头

    苗族主持祭祀祖先活动的头领。亦称鼓头、鼓社头。以同一血缘的家族组成的鼓社为单位举行。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广西融水地区。“吃牯脏”之俗,源于祖先崇拜。祈祷祖先保佑子孙昌盛,岁岁平安。每相隔7年、13年或2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族叔父车凌蒙克随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多罗贝勒,建旗.次年,晋封多罗郡王。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

  • 乐安郡王

    辽封爵。开泰五年(1016)五月(一作十月),圣宗弟秦晋国王耶律隆庆次子遂哥受封。

  • 巴思哈

    1632—1661清初将领。又作巴思翰。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孙,多罗克勤郡王※岳讬第五子。清崇德四年(1639)初,封镇国将军。顺治六年(1649)。晋多罗贝勒。九年

  • 迭夷

    见“特薛禅”(18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