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刀安仁

刀安仁

1872—1913

清末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又名郗安仁,字沛生。云南盈江县人。傣族。云南腾越干崖宣抚使※刀盈廷之子。光绪十七年(1891),承袭土司职。曾受父命率土兵屯守边陲,多次与入侵英军战斗。受革命思潮影响,立志反帝反封建,振兴中华,走富国强兵之路。三十一年(1905),赴印度考察。曾邀请兴中会会员秦力山协助在干崖开办军国民学堂。次年,偕数名傣族青年渡日本留学,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和日人宫崎滔天等革命党人建立关系,加入同盟会。三十四年(1908)初回国,以兴办实业为掩护,开展反清活动。同年,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同盟会员杨振鸿、居觉生(居正)、黄子和等先后至滇西活动,与其结合,以土司衙门为据点,发动附近土司,串连会党,操练队伍。与本地同盟会会员张文光、刘辅国等联合,建立腾越自治同志会。武昌起义爆发后,以《革命方略》为指导,于1911年9月6日在腾越发动起义,建立滇西国民军都督府,任第二都督。旋遭云南都督府一些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向民国政府诬告,被逮捕入狱,囚禁近一年。后为孙中山等营救出狱。任陆军部谘议。1913年病逝于北京。著有傣文叙事长诗《游历记》等。

猜你喜欢

  • 雅鲁卫

    见“牙鲁卫”(286页)。

  • 蒙古包

    蒙古等游牧民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叫“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作“蒙古勒格”或“班布克格尔”。“蒙古包”之称源于满语,《黑龙江外记》:“穹庐,国语(即满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

  • 阿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阿都兀赤”、“阿都兀臣”。《元朝秘史》释为“放马的”,《华夷译语》解为“牧马人”,即司牧马。蒙古族素以游牧为业,故早在蒙古建国前,就有专职的牧马人。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

  • 拜亦撒哈

    明代瓦剌首领。有平章之衔。成化五年(1469),举兵反对太师阿失帖木儿,率披甲之众400人至哈密城中屯聚,向屯驻把思阔(巴里坤)之癿加思兰服属。寻遣使随哈密、吐鲁番通贡于明廷。

  • 吴黑苗

    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龙许保”(496页)。

  • 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

    书名。吴晗辑。全书共12册,分前、中、下3篇,约350万字。吴晗自30年代开始辑录,1980年始由中华书局出版,虽多为《朝鲜李朝实录》原文摘抄,间有吴晗概括之语,只有对照原书始得分明。内容包括1354

  • 小三爷事件

    又称“戊辰事变”。阿拉善旗革新派贵族反对王权统治的武装暴动。20世纪20年代初,绰号“小三爷”之台吉德钦一心诺尔布(汉名德毅忱),因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不满札萨克亲王塔旺布鲁克札勒的统治,积极发展力量

  • 昔里吉

    元朝宗王。又译昔烈吉、昔里给、失里吉、失烈吉、习列吉。蒙古孛儿只斤氏。※蒙哥汗子。中统初,附阿里不哥反忽必烈,兵败,于至元元年(1264)随阿里不哥归降。五年,封河平王。八年,随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西

  • 彭仕汉

    宋代下溪州土豪。下溪州(治今湖南古丈东北)刺史※彭儒猛子。土家族。天禧元年(1017),随父率众袭扰宋官府、民人。二年,为宋知辰州钱绛所破,被俘。同年,诏为殿直。留西京,后遁归。天圣(1023—103

  • 舒哈克卓哩克图鸿台吉

    见“炒花”(15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