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勒勒车

勒勒车

中国北方敕勒、蒙古、达斡尔等族的传统交通工具。亦称����车、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大毂轮车、达斡尔车、哈尔沁车、哈马特力格等。起源于北方草原,由游牧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和改进。南北朝时期即在※赤狄后裔敕勒族中广为制造和使用。据《魏书·高车传》记载,敕勒人“车轮高大,辐数至多”,故被内地称为“高车”。经历代变迁,传承不息。后传至蒙古、达斡尔等族中,达斡尔族曾以善制此车而闻名。车体、车轮均为木质结构,多以桦木制造。一般车长约4米,车轮高大,直径达1.4米左右,以木辐条与轴心相连。轴径如椽,轻便易驾。车上可安装车篷、桶状水箱。带篷车蒙古语称为“哈马特力格”。除沙漠地区用骆驼拉车外,一般以一牛拉挽。用于迁徙、打柴、拉草、运水等,适于游牧生活。车体轻便、车轮高大,便于在草丛、积雪、沙漠、泥泞、沼泽地带行走,故有“草上飞”之美称。诸车亦可首尾串连,一人即可驾3至10辆车,省事省劳力。至今仍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使用,但逐渐被轻便机动车、拖拉机等替代。

猜你喜欢

  • 畎戎

    见“绲戎”(2143页)。

  • 容美峒宣抚司

    元、明湖广土家族土司名。亦作“容美宣抚司”或“容美等处宣抚司”。元末以容美峒总管府改置(治今湖北鹤峰县)隶四川行省。史载,唐元和元年(806),田行皋因功授施、溱、溶、万招讨把截使,仍知4州事。宋有田

  • 脱晦气

    满族旧时习俗。流行于东北及京师地区。限于妇女参加,一般在每年夏历正月十五日或十六日举行。届时妇女结伙出游,充街塞巷,或步平沙或走桥,谓之“走百病”或“消百病”,意在甩掉疾病。又联袂打滚,谓之“脱晦气”

  • 孔雀

    见“破六韩孔雀”(1847页)。

  • 阔什提斯

    哈萨克族婚俗歌曲。意为“告别歌”。一般在新娘挥泪与亲人拥抱告别即将上马时唱,为最后一个程序。歌词大意是:愿山梁山谷春常在,愿父老乡亲皆平安,愿密林流水永常在,愿草原上的部落无灾难。唱完即上马往新郎家。

  • 有文字女真译语

    见“女真译语”(147页)。

  • 瑠璃明王

    即“瑙璃王”(2419页)。

  • 高句骊

    古族名与古国名。省称句骊,《魏书》等作高句丽。公元560年北齐废帝封其王为高丽王,自此亦称高丽。为古貊族一支,有说即《周书·王会解》中之高夷。汉武帝破卫氏朝鲜后,以高句骊地因其名置县,

  • 钵卢勒

    即“波路”(1516页)。

  • 坌达延墀松

    唐代吐谷浑王子。吐谷浑可汗与吐蕃公主所生。高宗龙朔三年(663),吐谷浑国为吐蕃灭亡后,以吐谷浑王子及吐蕃赞普外甥身分备受重用。上元二年(675),向吐蕃赞普献金鼎。武后垂拱三年(687),与努布·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