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献皇帝
见“拓跋邻”(1356页)。
见“拓跋邻”(1356页)。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亦作牆咎如、将咎如。春秋初年,居牧于晋国西北(一说即今山西石楼县北),以黄河为界,居河东,河西居白狄。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被白狄击败,其2女叔隗、季隗被俘,被献与在白狄避难的
见“察罕丹津”(2474页)。
①古族名。《史记·夏本纪》作“鸟夷”。始见于《尚书·禹贡》。分布在古冀州、扬州境内,即今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或说冀州岛夷为“东北之民”,扬州岛夷在“南海”。居冀州境内的以猎捕鸟兽为生,穿皮衣,称“
北魏大臣和外戚。柔然人。郁久闾氏。※大檀可汗亲属。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23—452年在位)时,携弟纥、染及妹等自柔然投北魏,改姓闾氏。妹入选东宫,生文成帝拓跋濬,称恭皇后。太安二年(456),授平北将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呼鲁河卫,并说清代有呼鲁河,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南500余里,流入赫尔苏河。
616—710唐朝官员。原籍波斯,出身望族。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应唐政府召请,至长安(今陕西西安)任职。继受命为拂林国(东罗马)招慰大使,并与之建立良好关系。又为建武则天纪功碑立过功,累
彝族史诗之一。口头流传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前半部以记述彝族古代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显示了人民群众在远古时代战天斗地的武勇精神。后半部描写劳动者的生产、生活,是生动的文学篇章。形成时间较早,具体年代和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结盟为友”。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区。旧时崩尼、崩如诸部落结盟的一种宗教仪式。结盟可在两部落间进行。首先,两部落的代表协商,达成结盟的协议后,双方定下日期。一
西域古城名。见《汉书》、《魏书》之《西域传》。为且末国都城。遣址在今新疆且末西南15里处。当地残余城墙犹存,房屋基址清晰,时有古物、铜印等出土。
西突厥西厢(右厢)※五弩失毕部之组成部分。又作阿悉吉。叶川(今楚河)西,后分为两部: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每部设一俟斤统辖,称阿悉结阙俟斤、阿悉结泥熟俟斤。唐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率众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