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日
元朝大臣。唐兀人。乞台普济子。初事晋王甘麻剌,以谨敏称。大德四年(1300),转事海山于潜邸。十一年(1307),武宗即位,授资德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十月,进荣禄大夫,遥授平章政事,行大宗正府也可札鲁忽赤,又改授典牧卿。至大元年(1308),任尚服使,遥授中书左丞相,又兼将作院使。三年,以遥授中书右丞相领司禋监,拜御史大夫。仁宗即位,罢职。延祐三年(1316),仁宗毁约改封武宗子和世㻋为周王,出镇云南,乃与武宗旧臣会和世㻋于延安,谋举兵反,事败。不知所终。
元朝大臣。唐兀人。乞台普济子。初事晋王甘麻剌,以谨敏称。大德四年(1300),转事海山于潜邸。十一年(1307),武宗即位,授资德大夫、翰林学士承旨。十月,进荣禄大夫,遥授平章政事,行大宗正府也可札鲁忽赤,又改授典牧卿。至大元年(1308),任尚服使,遥授中书左丞相,又兼将作院使。三年,以遥授中书右丞相领司禋监,拜御史大夫。仁宗即位,罢职。延祐三年(1316),仁宗毁约改封武宗子和世㻋为周王,出镇云南,乃与武宗旧臣会和世㻋于延安,谋举兵反,事败。不知所终。
见“萧师姑”(1993页)。
?—1809清朝大臣。正黄旗蒙古人。伍弥特氏。乾隆三十五年(1770)由前锋授为蓝翎长。随征金川、台湾,俱有功。累迁参领,赐号“继勇巴图鲁”。五十七年(1792),随将军福康安、参赞海兰察抗击入侵后藏
古龟兹国佛教遗址。又称赫楚尔石窟。“克孜尔”,维吾尔语意为“红色”。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凿建于木札特河谷地北岸明屋达格山悬崖上。已编号共236窟,保存完整的有135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
见“随丁”(2135页)。
①山名。其名始于春秋。唐时有大积石山与小积石山之分。大积石山,《唐书》称紫山,又称阿尼玛卿山、玛积雪山。“阿尼”,安多藏语音译,意为“先祖老翁”;“玛卿”,古代藏族部落姓氏,意为“美好幸福”、“雄伟壮
清官署名。为内务府属下机构。衙署设在西华门外北长街。前身为三旗牛羊群牧处,顺治十一年(1654)设,康熙十六年(1677),并入掌仪司。二十三年(1684),另设立庆丰司,所办各项事务自行题奏,不再归
我国四川彝族使用的一种表音的音节文字。是在传统彝文的基础上,以彝语北部方言圣乍话为基础方言,以喜德语音为标准音,根据笔画不多、结构简单、书写方便、字形美观的原则,选用传统彝文中819个字,分别表示标准
见“做水鬼”(2072页)。
书名。广西少数民族歌谣汇辑。1卷。清吴淇撰。为康熙年间(1662—1722)作者在广西浔州(治所在今桂平)做推官时所采辑记录。内有土人歌谣,附有徭、俍(壮)、僮(壮)歌数种,汇为一编。其云“续九”,自
藏军俗称。清代西藏地方政府所辖藏族土兵。初按种“马岗地”(意为军差地)派兵,兵民不分。乾隆五十八年(1793)规定仿八旗军制建常备军。额定3000名,分驻前、后藏各1000,江孜、定日各500,由达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