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坦达

塔坦达

满语与鄂伦春语音译。满语“塔坦”意为“窝铺”或“外出的住处”,“达”是“头目”或“”的意思。鄂伦春语意为“一个火堆的首领”,两者皆指“家族长”或“狩猎长”、“小组长”。鄂伦春族※“乌力楞”为家族公社时期,家族长享有此称;当其转变为地域公社初期,虽出猎仍以“乌力楞”为单位,实则为狩猎长;当个体小家庭成为鄂伦春社会内生产、生活基本单位时,则为自愿结合,临时组成之三四人或五六人的“安嘎”(一作阿那格)狩猎长或小组长(满族人早期进山采参,以若干人组成小组,也选“塔坦达”主组事)。多选年长、辈份高、狩猎经验丰富、有威望的男性长者充任。有时也推举年轻、善主事、为众所信服之优秀猎手担任。有些深孚众望的年迈“塔坦达”,即使不能随众出猎,仍被推举在家主事;但一般他总是要求另选别人,或由其指定一人担任。职责是决定出猎猎场,安排每个猎手狩猎任务,组织研究和交流狩猎经验,主持分配猎品等。无任何特权,但大家无条件服从其领导。既管理集体事务,也和他人一样参加狩猎,并在主持分配兽肉和皮张时总是取最次的一份。盛行于清代,民国以后渐松弛,“九一八”前后消失。游猎的鄂温克人也有“塔坦达”。

猜你喜欢

  • 土县丞

    官名。县丞为知县的佐官,分掌粮马、巡捕等事。秩正八品。明代亦在少数民族地区授当地头人为土县丞,令管理本辖区事务,守疆土,抚土民,修职贡,听征调,纳租赋,效忠中央王朝。颁给铜印、敕命,赐冠带,多数准世袭

  • 达林乌吉勒格

    蒙古语音译,意为“卜骨”。用以占卜吉凶、祸福。流行于内蒙古巴林草原一带。即将绵羊的肩胛骨剔去肉,观察其各部位形状,以推测求相人的今昔和未来,凡中心右侧刀刃形凸起,上端外棱角高者,认为遇事如意;凡不呈其

  • 沃楞卫

    见“斡兰卫”(2424页)。

  • 冷边土司

    明清时土司名。在四川打箭炉之西。世由藏族头人任土司。传至连呷水撒,其子安支于永乐八年(1410)因功改授冷边长官司长官。明末内部纷争,势衰,所属西番河西诸寨为强部所并。清顺治九年(1652),阿撒投诚

  • 春酒会

    见“议榔”(614页)。

  • 巴苴

    汉族对普米族的称呼,又名“西番”。首见于清初余庆远《维西闻见录》。参见“普米族”(2291页)。

  • 蓝靛瑶

    旧时对部分瑶族的他称。分布在云南南部和广西西部等部分地区。不同地区各有其自称。因过去经济作物多种蓝靛,并以蓝靛染衣服,故称。

  • 奔博果尔

    见“博木博果尔”(2153页)。

  • 临江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东北部。清宣统元年(1909)升临江州府置。治拉哈苏苏(赫哲语“老屋”之意)。辖域南北430里,东西400里。东连绥远州,西越松花江,南临密山府,北接俄罗斯阿穆尔省之徐尔固镇。隋

  • 清真学社

    近代回族学术团体。1917年,由京师第一两等小学堂张德明等发起创立。社址在牛街清真寺。以阐明学理,研究学术为宗旨。设社长1人、综理一切,干事4人,辅助社长,分担社务。曾立有《规约》(章程)10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