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代文化史稿
书名。近人徐嘉瑞著。初版于1949年,原名《大理古代文化史》。1962年经作者修改,1978年由中华书局再版。内容有关云南大理地区的古代文化,上溯远古,下迄宋代,尤以南诏、大理国文化最详,书中引用了不少古籍和考古资料,是研究云南地方和白族等民族古代历史文化的一部重要专著。
书名。近人徐嘉瑞著。初版于1949年,原名《大理古代文化史》。1962年经作者修改,1978年由中华书局再版。内容有关云南大理地区的古代文化,上溯远古,下迄宋代,尤以南诏、大理国文化最详,书中引用了不少古籍和考古资料,是研究云南地方和白族等民族古代历史文化的一部重要专著。
北魏将领。亦作乙弗莫瓌。代郡人。鲜卑乙弗氏(后改乙氏)。其先人世统部落,为吐谷浑支族乙弗部渠帅。太武帝(423—452年在位)时,奉父乙匹知命入贡。被帝留于平城。善骑射,能手格猛兽。尚太武帝女上谷公主
见“鸠僚”(1103页)。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又译作“与墩”、“与敦”。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太祖※弘义宫。又,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一※瓦里名“与墩”;一※石烈(相
?—1708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巴雅拉氏,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护卫、銮仪使擢都统。二十四年,授江宁将军,因较得民心,深受康熙帝赞赏。三十一年(1692),调西安将军。任内,勤于练兵习武,因
古桥名。又称大母桥(一说“大母”为蒙古语,意为“联络”)。北魏时吐谷浑建。位于清水川东(今青海循化县东清水河口东)。桥架黄河上,两边垒石条,节节相次,中横施木板,栏有装饰,长约3丈。过桥即白土城。北魏
1868—1932近代民间摔跤师。俗称“韩六十三”。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回族。生于贫苦家庭。幼体弱多病,稍长,即习武,后专攻摔跤。仗义勇为,好打不平,闻名于绥远、张家口一带。创“左迎门”招术,风靡塞内
?—1833清代满族女学者。字星联,别字珍浦。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知府廷璐妻。道光时江南河道总督※麟庆母,以子贵封一品夫人。著有《兰闺宝录》6卷、《红香馆诗词集》、辑有《恽逊庵先生遗集》、《国朝闺秀
即“阿史那伏念”(1232页)。
地名。又称丁吉、丁吉牙、坦克伊宗。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属日喀则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定结宗。1960年与康巴宗、金龙溪合并,改定结县。县政府驻江嘎。为农业区,手工业有地毯编织。乾隆(1736—1795
彝语音译。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一个等级。又称“癸伙”、“给伙”,汉称“官百姓”或“白彝”。隶属于土司、土目。有权占有财产,可以在土司、土目管辖范围内自由迁徙。耕种的土地,名义上归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