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姜映芳

姜映芳

1833—1862

清咸同年间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名姜应芳。贵州天柱县织云乡坌溪寨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因无力缴纳皇粮入狱,迫害致死。祖父和母亲亦因无力偿还地主债务,惨遭毒打身亡。故自幼对官吏地主怀有刻骨之恨,发誓复仇。咸丰五年(1855),受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在家乡织云秘密组织天地会,又称金兰会,提出“打富济贫”的口号,主张:“大户人家欠我钱,中户人家你莫言,小户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户来分田”。与陈大陆等人号召侗族农民起来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拥众千余人,进军天柱县城,途中,因遭官军阻击,转移至梁上、巴冶一带,继续坚持战斗。后与姜芝灵、龙海宽领导的侗族起义军汇合,并与张秀眉领导的苗族起义军配合,协助作战,于同治元年(1862)攻占邛水汛(今属三穗县)和天柱县城,杀赃官土豪,分田土,以九龙山为根据地,建制设官,被推为“奉天伐暴灭清复明统领义师定平王”。后军分几路,进击湘西和黔东,屡获胜,拥众10万(一说万余),声言“挥戈直捣北京”。清政府调湘军,联合地方武装,乘义军东进之隙,偷袭天柱县城 。他回师救援,因寡不敌众,在款场(天柱县境)战斗失利,退守九龙山。同年九月突围被俘,押至铜仁府,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义正辞严:“若要我不反,除非石头烂”。十一月,在铜仁惨遭杀害。

猜你喜欢

  • 靖逆卫

    清代甘肃卫名。康熙五十七年(1718)置。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120里达儿兔南。兼辖赤金千户所,隶安西兵备道。后废。

  • 安代舞

    蒙古族民间传统舞蹈。约产生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的南端,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一带。经三、四百年之发展、演变,广泛流行于内蒙古农牧区各族群众中。复经专业人员的加工、升华,展现于舞台上。民间流传

  • 八剌忽

    即“巴儿忽”(407页)。

  • 俺答汗

    1508—1582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蒙文史籍作阿勒坦汗,汉籍又译作安滩、谙达、俺答阿不孩等,尊称索多汗、格根汗。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右翼济农※巴尔斯博罗特次子。领土默特万户(十二土默特),

  • 铜丝网络

    契丹民族贵族的一种葬具。《虏廷事实》载:“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从现有出土文物看,有两种:一种为手足网络,一种为全身网

  • 冻思

    蒙古族对海螺号、法螺的称呼。起源很早,古代北方民族用于军事、劳动和娱乐活动中。隋唐燕乐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和高丽乐中有这一乐器。初唐时期的敦煌壁画中有其形象。唐贞元(785—805)时,南方骠国所献

  • 招仙塔

    又称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为丞相耶律仁先母出资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捐建。塔顶石露盘上刻有“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及“咸雍七年八月工毕

  • 鹘戍

    见“耶澜可汗”(1324页)

  • 唐公廉

    清初湖广石梁土官。土家族。石梁(在今湖北五峰县西南)安抚使※唐承祖子。初任下洞长官司长官,后袭父职为石梁安抚使。因与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慰使田舜年有隙,被杀。石梁安抚使之职被田焜如夺袭。

  • 皮休嗄木

    门巴族传说人物,充满智慧和技术高超的能工巧匠。传说他发明了既可在高空自由翱翔,又能平稳着地的飞翼,还教会人们剪裁氆氇,缝制衣服。表现了门巴族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