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黑獭
见“宇文泰”(897页)。
见“宇文泰”(897页)。
?—715唐代回纥第六代首领。药罗葛氏。※比粟子。永隆元年(680),嗣父位,继任瀚海都督。以后突厥默啜可汗势强,铁勒旧地尽为所并,遂率众联契苾、思结、浑三部自碛北徒居甘、凉间避乱。以精骑佐唐之赤水军
傈僳族对居于云南碧江、泸水一带白族的称谓。详见“白族”(596页)。
契丹传统祭俗。《辽史·国语解》:“凡出征,以牝、牡麃各一祭之曰,诅敌也。”反映出契丹游牧生活习俗。
黄帽派喇嘛庙。一称巴伦台庙。位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静县北90里。清光绪十五年(1889,一说二十四年,1898)建。为天山南路旧土尔扈特蒙古总庙。内置经学、医学、密宗三院。解放前有喇嘛300
地名。藏语音译。位于西藏西部。居民最早是香雄人或羊同人,后来之藏人。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赞普朗达玛之后代尼玛衮之子在该地始建地方政权,属西藏管辖。乾隆《大清一统志》及《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均明确规定属
见“萧特末”(1998页)。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黄沛翘编绘。8卷。光绪十三年(1887)刊行。卷首载谕旨、碑文及序。卷一为西藏全图、西藏沿边图、西招原图、乍丫地图,每图计里开方,标出方位、里数。其余各卷分别记载西藏源流考、名
明代藏区古地名。又作笼卜、隆布、隆保。在今青海玉树境通天河东西两岸。永乐十一年(1413),在其地置陇卜卫。详见“陇卜卫” (1254页)。
南北朝时湘川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汉称※黔中蛮或长沙武陵蛮。分布在今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流域大部以及湖北陆水流域。以居湘川而得名。永明三年(485),其首领陈双、李答等举兵,
即“乌斯多”(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