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鲁

布鲁

蒙古族投掷器具。蒙古语音译,意为“投掷”。起源于1300多年前,是北方游牧、狩猎民族在狩猎中创制的工具和武器,用以狩猎和作战。平时用以锻炼身体和提高投掷技术。后来发展为蒙古族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形状如镰刀,按其用途分为三种:“吉如根布鲁”是以铜或铁打制的,将皮条系在布鲁的头部,专用于猎取野猪、狼等大野兽;“图固立嘎布鲁”是以木头削制,顶端装有铅头或铜、铁箍环,用以猎取兔、野鸡等小动物;“海雅木拉布鲁”一般以榆木制造,头部不加任何金属,作日常练习用。投布鲁比赛分投远和投准两种。投远用的布鲁,重量一致(一般为500克),以投出的距离定名次。投准用的布鲁重量和形状不限,在场地一端划一条投掷线,前方30米处立圆椎形木柱3根,间距约10厘米,柱高50厘米,上端直径4厘米,下端直径6厘米(便于立稳)。每人在规定的时间内限投3次,姿势不限。一次直接投中3根木柱得10分,间接投中3根得8分;直接投中两根得6分,间接投中两根得4分;直接投中1根得2分,间接投中1根得1分。满分为30分,以得分多少定名次。也可骑马投掷,并可连续投出。这是一项力量加技巧的传统体育竞技,深为蒙古族喜爱,五六岁的儿童就开始做投布鲁游戏,现已被列入那达慕大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猜你喜欢

  • 巴玉藻

    1892——1929飞机设计制造家。蒙古族。出生于江南。祖籍内蒙古克什克腾旗。14岁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7岁赴英国留学。1915年赴美深造,考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学系,9个月修完全部课程,获得航空工

  • 行肯萨林

    锡伯族旧婚俗之一。意为“磕头宴”。主要流行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为订婚后的一种仪式。在男女双方结亲并择定婚期后,男方须在女家举办一次中型宴席,招待女方直系戚属,并将准备好的彩礼送至女家,表示

  • 金山暴动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暴动。金山(今阿尔泰山)一带蒙古牧民,因不堪忍受封建主奴役和剥削,在全国红巾军大起义影响下,于至正十三年(1353)发动反封建斗争,八月,击杀前往镇压的诸王只儿哈郎,后不知所终。

  • 达康档

    指珞巴族家长奴隶制下奴隶为奴隶主服劳役和缴纳实物的全部租赋。珞巴语苏经方言音译,“达康”意为“人役”、“负担”,“档”意为“缴纳”、“给”。西藏珞巴族的奴隶主以让※苏龙、※阿比拥有生产资料、独立经营等

  • 鱼儿沟古墓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鱼儿沟。1976至1978年开始发掘。古墓石室盖木、多人丛葬。出土大量彩陶器、木器、小件铜器、海具、兽骨等。彩陶图案以三角纹为主。晚期墓葬中还出土有铁器、丝织物。为春秋至战国时

  • 景颇语音译。解放前云南陇川邦瓦景颇族地区“山官”(辖若干村寨的世袭首领)委任管理村寨之代理人。随着“山官”辖区的扩大,难以独自管理,遂从其辖区内委任一个有威信和办事能力强的人代为处理村寨事务。授职时对

  • 长宁堡

    古城堡名。位于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乡。西汉始置,原名安宁堡,后改此名,取“长久安宁”之意。东汉建安年间(196—220),设长宁县。明代于此筑一土墩,作为传递朝廷公文信件交接点。清乾隆元年(1

  • 色鲁加

    门巴族女性戴的帽子。门巴语音译,“色鲁”,意为“黄颜色”;“加”,意为“帽”。相传远古时妇女身无穿戴物,自泽当的三青寺庙的辛波女妖被驱赶出庙跑到门隅来时,当地妇女见其穿戴讲究、漂亮,遂竞相仿效,戴帽就

  • 阿不罕山

    元代山名。今蒙古国科布多省东南部宗海尔汗山。山北建※称海城(又作镇海城),为岭北重要屯田基地和边防重镇。长春真人西行谒成吉思汗,还经此。一说即《元史·镇海传》之阿鲁欢。该地有许多汉民工匠居住,设有阿不

  • 特末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12宫皆设有瓦里。特末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瓦里。 “特末”,又译“特抹”、“特么”、“忒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