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门内事件
美国传教士德门内擅杀藏民事件。宣统三年(1911),美国传教士德门内游历至巴塘,复欲赴云南,因其护照未载有赴云南事,四川省嘱令其回川,盐井营官劝之不听,谓领事不能管其事,坚欲赴滇。营官不得已为其备驮牛,并派兵送至阿墩子。德门内又于该处恣意寻畔,借口驮牛不好,竟开枪击毙藏民,阿墩子民情激愤,营官按中国法律,杀人抵命,将其拘押候审,电美领事,后押解至省。
美国传教士德门内擅杀藏民事件。宣统三年(1911),美国传教士德门内游历至巴塘,复欲赴云南,因其护照未载有赴云南事,四川省嘱令其回川,盐井营官劝之不听,谓领事不能管其事,坚欲赴滇。营官不得已为其备驮牛,并派兵送至阿墩子。德门内又于该处恣意寻畔,借口驮牛不好,竟开枪击毙藏民,阿墩子民情激愤,营官按中国法律,杀人抵命,将其拘押候审,电美领事,后押解至省。
清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以南、长城以北,邻接山西省。北魏为参合县。明为宣德卫,后为大同边外地,嘉靖中(1522—1566)入西土默特蒙古。清康熙十六年(1677),析察哈尔蒙古之一部驻此。雍
为蒙古王公守陵墓者。例由阿拉特(平民)中指派专人负责陵墓的管理、祭祀、承担祭祀费用,终生从事此役。按墓主生前品级定服役者的数目。《(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751:顺治九年(1652)规定:蒙古亲王
参见“三教理”(50页)。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阿尔泰军台所经。东至温都尔西里接军台,西接赛音诺颜部中前旗,南接乌喇特中旗,北至额尔德尼陀罗海。有佐领4。会盟于汗阿林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达赖岱青孙礼塔尔归附,次年,授
元朝传送公文之邮驿急递铺的称谓之一。世祖至元九年(1272),采纳左补阙祖立福谏,以“诸路急递铺名,不合人情。急者急速也,国家设官署名字,必须吉祥者为美”,一度更名通远铺,后复名急递铺。参见“急递铺”
又称作面具。契丹民族贵族的一种葬具。用薄铜(或银)板按脸型打制而成,有的鎏金。入葬时,盖于死者面部,为防滑脱,两旁用铜丝套于死者耳部。据《虏廷事实》载:“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
见“楛矢石砮”(2164页)。
蒙古、藏等民族的传统奶食品之一。广泛流行于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牧区。制法:将酸奶倒入锅内煮沸,等温度下降后,倒入布袋过滤,挤出奶水,将布袋中的奶渣捏成小块,晾干即成。奶渣有酸味,故亦称酸奶渣。制
清政府对蒙古族的统治制度。是清政府自天命九年(1624)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近150年中,对先后归附和降服的蒙古各部,按照“建其众”以“分其势”,的统治意图,根据八旗制度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社会
高句骊国官号。亦称“道使”。为诸城行政长官。高句骊国制:王国下辖“大城置※傉萨一,比(唐都督府)都督。诸城置道使,比(唐之州)刺史”(《旧唐书·高丽传》)。其下各有僚佐,分掌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