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里畏兀儿东迁

撒里畏兀儿东迁

明代裕固族向东迁徙的重大事件。始自明初,迄于嘉靖初年,历时约一个半世纪。明初,分布于关西各卫(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的撒里畏兀儿人与部分蒙古部落,由于受吐鲁番察哈台后王的侵扰,各卫统治者之间互相攻杀,笃信佛教的撒里畏兀儿人与穆斯林之间的激烈争斗,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相继东迁至嘉峪关内肃州(今酒泉)、甘州(今张掖)一带住牧。民间传说自西至哈至(地名待考)迁至八字墩草原。史载明正统十一年(1446),甘肃镇总兵官任礼收沙州卫全部徙甘州南山。十四年(1449)后,阿端卫部众随曲先卫东迁肃州塞内。正德七年(1512),曲先卫由药王滩移徙肃州塞内。同年,安定卫由昔儿丁散徙属肃州管辖的八字墩草原。正德十一年(1516),罕东左卫由沙州相率徙肃州塞内。嘉靖七年(1528),罕东卫由故敦煌郡地移居甘州南山。徙居肃州的各卫,分别游牧于今摆浪河以西至酒泉的广大地区,成为后来裕固族的亚拉格家(家即部落)、贺郎格家、西八个家讲西部裕固语的各部落。徙居甘州的各卫,分别游牧于今黑河以西至高台、摆浪河地区,成为后来裕固族的大头目家、五个家、罗儿家、杨哥家、东八个家,四个马家讲东部裕固语的各部落。

猜你喜欢

  • 张淮深

    832—890沙州(今甘肃敦煌西)人。※张议潮之侄。唐懿宗咸通八年(867),任归义军节度使留后。乾符年间(874—879),进归义军节度使。中和三年(883),领兵攻甘州(今甘肃张掖),击败回鹘军西

  • 新疆图志

    书名。王树坍等纂。宣统元年(1909)创修,三年成书。全书116卷,约200余万字。分建置、国界、天章、藩部、职官、实业、赋税、食货、祀典、学校、民政、礼俗、军制、物候、交涉、山脉、土壤、水道、沟渠、

  • 和南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全称卓啰和南监军司。夏景宗李元昊建国时所建,为西夏初期十二监军司之一。驻地在黄河北喀罗川(今甘肃境内庄浪河)东卓啰城(今红城子)。备青海吐蕃与宋熙、河二州。

  • 大清一统志

    书名。清全国地方总志。清官修。清代编撰《一统志》凡三次:第一次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陈廷敬、徐乾学领其事,乾隆八年(1743)书成。342卷。次年刊行。第二次续修始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

  • 斜烈

    金代女真语。亦作“斜列”、“斜里也”,“刃”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

  • 囊玛康

    见“班禅堪布会议厅”(1793页)。

  • 巡抚辽东都察院

    见“钦差巡抚辽东地方都察院都御史”(1672页)。

  • 石虎

    295—349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三世皇帝。334—349年在位。字季龙。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勒从子(一作从弟)。勇猛善骑射,为勒宠信,历拜征虏将军,署魏郡太守,镇邺三台,封繁

  • 畏兀儿

    古族名。又作委兀、伟兀、外兀、委吾、辉和尔等。为元、明两代关于“维吾尔”一词的不同音译。其先世为回纥。参见“维吾尔族”(2144页)。

  • 伦都儿灰

    ?—1407明朝将领。亦译娄多尔辉,汉名柴秉诚。蒙古族。初为阿鲁台部下,居甘肃塞外。永乐三年(1405),受明将宋晟招抚,与另一蒙古将领把都帖木儿(吴允诚)率部众5千余人投明朝,赐姓名,授后军都督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