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度侯
见“度易侯”(1721页)。
见“度易侯”(1721页)。
清代文献对部分高山族称谓。泛指居于凤山县(今属台东县)南境瑯峤山中的高山族。共有“番社”18个,分布在深山密林或险阻溪岸。善用镖枪、竹箭,主要以狩猎为生,种植少量芋薯为副食。《番社风俗》云:“瑯峤生番
549—610北周、隋大臣。字仲光。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拔拔氏)。北魏冀州刺史长孙裕孙,平原侯长孙兕子。颇涉群书,兼长武艺。建德元年(572),为通道馆学士。二年,授雍州仓城令,转盩厔令、崤郡守,
古县名。隋置。治所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又是牂柯郡和牂州治所。唐武德二年(619),改名建安,治在今贵州思南县西,永徽后废。境内诸少数民族统称牂柯蛮。其地今为苗族聚居地区。
辽、金时东北地区部族名。《金史》谓※五国部之一。《辽史》五国部中无此名,当为五部下之一小部族(一说即盆奴里部)。居住在今松花江下游一带,当鹰路(朝贡海东青之路)要冲。辽咸雍八年(1072)十月,该部勃
契丹皇族三父房之一。为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诸弟及后裔的称呼(所称“季父”,是以阿保机父的排行而论)。连同※孟父房(阿保机二伯父※耶律岩木后裔)和※仲父房(阿保机三伯父※耶律释鲁后裔)合称※三父房,或称
西汉县名。三国至南朝因之。治所在今广西贵县。“布”为古骆越语音译,意为“泉水”或“人”。因当地有名泉或其山象“人”形而得名。《旧唐书·地理志》载:布山县,“古骆越所居”;《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
内蒙古西部清理地亩的机构。民国三年(1914)二月成立,吕均任局长,胡懋铖任副局长。下设两处,办理归绥(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县已垦余地及土默特地亩事宜。曾制订《清理地亩总局简章》6章20条。同时修改
参见“忠贞可汗”(1414页)。
官名。满语音译。“凡担”,亦作“法一丹”,意为“仪仗队”,“章京”意为“有职守之官”。清初御前仪仗队的主持人。清崇德元年(1636),太宗皇太极曾谕,驾下旗鼓,今后不许再称“旗鼓”,满洲称“凡担章京”
明代蒙古称谓。蒙古语音译,意为奶公。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耳六,是各台吉乳母之夫”。其地位属于台吉的家仆。因乳母受台吉的尊重,故其夫常被台吉作为心腹家臣,跟随台吉左右,协助处理内外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