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晋宁石寨山汉墓

晋宁石寨山汉墓

汉墓群名。位于云南晋宁县城西北5公里滇池旁石寨山。1955年至1957年先后发掘古墓葬20余座,出土器物4000余件。以青铜器最多,有生产工具、兵器、生活用具、铜鼓、乐器、铜俑、工艺品、仪仗饰品、车马饰、钱币、印信等;其他为铁器、金银器、陶器、石器、玉、玛瑙、绿松石、料珠等。从墓室结构、随葬器物器形演变、器物类型,并与其他地区文物比较,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墓葬年代可分作四个时期:一、西汉初(或较早)至文帝时;二、西汉中期,文帝至武帝初年;三、西汉中晚期,武帝至王莽时;四、西汉晚期至东汉初年。遗物以西汉中期的居多。出土的铜鼓及工艺品上铸造或刻画有表现各种社会生活的生动人物图象或模型,其中有从事农业、手工业(纺织作坊)、畜牧业、狩猎等生产活动的,有举行祭祀、集市贸易、武装斗争的各种场面。从中可看到奴隶主役使不同族属的男女奴隶的情景。对研究汉代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商业和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钦廉防城起义

    孙中山领导的壮族武装起义。亦称“丁未防城之役”。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岁次丁未)初,钦州(今广西钦州)那黎、那彭、那思等地壮族农民万余人,公推刘恩裕为首,召开大会,反对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主要是糖捐

  • 王元鼎

    见“玉元鼎”(475页)。

  • 虎斯

    契丹语音译。亦作“虎思”,“有力”、“强大”之意。辽天显(926—938)年间,耶律郎因勇敢有力,每战辄克,被人呼为“虎斯”。辽末耶律大石西征后所建的都城号虎思斡鲁朵,其中的“虎思”,亦取是意,即“强

  • 番族

    明末清代对台湾高山族的称谓。亦称“土番”。清代文献根据高山族人的“归化”与“未归化”或按其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区分为“熟番”、“生番”及“野番”,所谓“内附输饷者曰熟番,未服教化者曰生番,或曰野番。”

  • 答里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托里卫,并说清代有托里峰,在黑龙江城(今爱辉)南60里。

  • 史禄

    越人。秦时为监郡,故多称史监郡。秦始皇为巩固对岭南的统一,发兵50万伐百越,受命开凿运河,沟通湘、漓二水,转运粮饷。河长60余里,流经地势比降度大,故在沿河置陡门26座,舟入陡门,顺次启闭,通过改变水

  • 莫何去汾

    见“莫何”(1823页)。

  • 上已节

    见“陶里桦”(1959页)。

  • 匹帝

    ?—661唐代奚族部落联盟首领。高宗显庆(656—661)年间,奚族自首领可度者死后即背唐附突厥。龙朔元年(661)时,他为首领,受唐尚书右丞崔余庆等讨伐。被奚众所杀,奚遂附唐。

  • 总制院

    元代官署名。一作释教总制院。元世祖于中统元年(1260)封乌思藏高僧※八思巴(1235—1280)为国师(后升号帝师、法王),命统领全国寺院僧尼。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