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标语

普标语

我国云南少数彝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分布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和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的部分村庄中。普标人口不多,在国内约300余人,在越南仅150多人,他们大都会说汉语西南官话,有些人还会说壮语或苗语。普标语内部一致,彼此都能通话。铁厂乡洞渡村普峰寨的普标语有48个声母和140个韵母。多数元音都有长短的对立,其中前a、后a是对立的音位,且各分长短;i、u、щ除了单纯的长、短对立外,还有带过渡音的韵母;塞音韵尾除一p、—t、—k外,还有—?;有5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还有一个变调和一个轻声调,故普标语是本语支中语音结构最复杂的语言。从词的结构来看,除常见的单音词和双音节的合成词外,带前缀的词也相当多,带不带前缀或带不同的前缀都可以区辨词义。普标语的词类没有表示性、数、格、体、式、态等范畴的标志和词形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主要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一般在动词谓语的后面;表示数量的定语在主语、宾语的前面,其他定语多在主语、宾语的后面,在多重修饰结构中,指示词总是在最后;表示时间的状语放在谓语或整个句子的前面,其他状语在谓语前、后的都有,在前的多为汉语借词,在后的大都是固有词,普标语的否定副词都放在谓语的前面,这点与仡佬语、拉基语和布央语不同。普标人传说他们的祖先住在广南府普梅大洞(今属富宁县),后来才陆续迁往麻栗坡和越南边境的。从普标语和布央语共同的特点比较多,它们都保留了—p、—t、—k等塞音韵尾,同源词也稍多等情况来看,普标人和布央人过去可能有过较多的接触。

猜你喜欢

  • 覃大胜

    ?—1390元末明初湖广施南道土官。土家族。元末为施南道(治今湖北宣恩县)宣慰使。洪武四年(1371),遣弟覃大旺、副宣慰使覃大兴赴朝,纳元所授金虎符。十五年(1382。一说十六年),改施南道宣慰司为

  • 小菜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漠、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

  • 教养兵

    见“养育兵”(1765页)。

  • 毛难

    毛南族旧称。又作“冒南”。起源于宋以后的地名或族名“茅滩”、“茆滩”、“茅难”。分布于庆远府恩恩县(今广西环江)。无文字,操毛南语。信仰多神。以农耕为主。是毛南族的直接祖先。参见“毛南族”(360页)

  • 见“佐领”(1087页)。

  • 耶律汀

    契丹王子帐耶律襄女。辽圣宗时,契丹、西夏、北宋三足鼎立。圣宗以和亲政策联结西夏。统和七年(989),她被封义成公主,出嫁西夏首领李继迁,随赐马3千。开泰二年(1013)八月,又赐车马,以示友好。

  • 王罕

    ?—1203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又译王汗、汪罕、翁汗。名脱里,又作脱斡邻勒。忽儿札胡思杯禄汗子。幼年曾先后被蔑儿乞人、塔塔儿人掠去为奴。素与弟(一作叔)台帖木儿、不花帖木儿不睦,分地而治。父卒,嗣

  • 三娘子

    1550—1612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首领。蒙文史籍称作钟金哈屯、诺延出钟根、也儿克兔哈屯、克兔哈屯等。其出身有多种不同说法,且无定论。一说为俺答汗的外孙女,先已许配鄂尔多斯部领主,俺答汗见其貌美而

  • 恰得

    见“自营地”(820页)。

  • 西赵蛮

    唐代对牂柯郡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首领赵氏而得名。分布在今贵州贞丰、册享、罗甸一带。北邻东谢蛮,东接夷子。贞观(627—649)中,遣使入朝献贡。二十一年(647),首领※赵酋摩率其部万余户内附。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