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朝鲜文

朝鲜文

我国朝鲜族使用的文字。朝鲜文创制以前,朝鲜族曾长期使用汉文,后来又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来拼写自己的语言,称为“吏读”。公元15世纪朝鲜开始创制适合自己的语言特点的文字。1444年由世宗李祹主持,在许多学者的参与下完成了这项工作,于1446年以“训民正音”为名颁布使用。至今,这一名称仍被一些人沿用,称现在的朝鲜文为“正音文字”。朝鲜文是一种音素文字。最初有28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17个、元音字母11个。辅音字母中,有5个是基本字母,其它辅音字母都是在这几个字母的基础上稍加变化而来的。元音字母有3个基本字母,其它则由这3个字母组合而成。在“训民正音”中,字母的排列顺序是辅音在前,元音在后。辅音字母按牙、舌、唇、齿、喉、半舌、半齿的顺序排列;元音字母按基本字母、初生字母、再生字母的顺序排列。“训民正音”选用了23个汉字代表字母的音值,但没有规定字母的名称。朝鲜文问世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和汉文、“吏读”同时使用。1527年崔世珍在《训蒙字会》中对“训民正音”作了改进,去掉一个辅音字母,规定了字母名称。19世纪末汉文和“吏读”停止使用,朝鲜文成为唯一正式的文字。1933年朝鲜语学会颁布《朝鲜语缀字法统一案》,增删了一些字母,正式规定了字母名称,规范了拼写法。1954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对朝鲜文进行改进,取消了朝鲜文中过去一直夹用的汉字,重新修订了字母表,对拼写法的规范提出改进方案。现在我国朝鲜族使用的就是这种改进后的朝鲜文。南朝鲜仍在使用夹用汉字的朝鲜文。现行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其中19个表示辅音,21个表示元音。笔顺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拼写时以音节为单位,字形叠成方块状。字母没有大小写的区别。印刷体和手写体差别不大。在“训民正音”时代行款是从右到左竖写,现在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通行从左到右横写,南朝鲜横竖均可。

猜你喜欢

  • 暖带田坝土千户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康熙四十四年(1705),斯补家支首领部则归清,授暖带田坝土千户,颁给号纸。乾隆(1736—1795)初年又颁给印信。住牧暖带田坝(今甘洛县田坝镇)。嘉庆十九年(1814),岭登志

  • 恶拉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北部藏族地区村寨专管庄稼的人。每个村寨人数不等,由群众推举,负责安排村寨的播种、除草、积肥、收割及砍柴等生产事宜。与群众共同商定时间,不能按时完成者,由寨众帮助。春播后由其轮流巡

  • 耶律和鲁斡

    ?—1110辽末皇子。名又作叱地好。字阿辇。汉名洪道。契丹族。为辽兴宗※耶律宗真次子,辽道宗※耶律弘基弟,北辽天锡皇帝※耶律淳父。史载其有武略,善计谋。兴宗重熙十七年(1048),封越王。道宗清宁元年

  • 宁古塔贝勒

    “宁古塔”满语“6个”之意;“贝勒”清官爵名。相传清皇室先祖,兄弟6人,近邻而居,后称其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地在苏克苏护河呼兰哈达下之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村)。

  • 沮渠兴国

    ?—431十六国时期北凉王子。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县南)人。族属卢水胡。北凉创建者※沮渠蒙逊次子。玄始十二年(423),世子沮渠政德被柔然击杀后,被立为世子。十五年,与父遣使南朝宋求取《周易》、《搜神记

  • 于阗文

    公元5—10世纪使用于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人们认为古代于阗是塞族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又称于阗文为“于阗塞文”。用这种文字记录的语言被称为“于阗语”或“于阗塞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一

  • 恰克图互市

    清代中俄贸易交往。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布连斯奇条约。次年五月十八日,又于恰克图签订划定蒙古地区边界条约。条约第四款规定:开祖鲁海图、恰克图和尼布楚为两国贸易地点,两国商人均可于其地盖房建栅。

  • 华热绕色

    1840—?清代藏族高僧。亦名华热·洛桑绕色。出生于华热地区。少年习华热相乘之五部大论与小五明,后在塔尔寺参加四难辩论,青海、卫、藏地区咸称其为克旺·华热绕色,成为闻名学者和五明大班智达。菊·弥庞大师

  • 鲜卑山

    汉代鲜卑地区山名。位于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一说为今额尔古纳河东南的大鲜卑山,实非一地,后者为拓跋鲜卑先世居地),当地人称蒙格。公元3世纪末,东胡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灭,部

  • 元光

    金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完颜珣年号。1222—1223,凡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