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

清代皇室和八旗官兵狩猎习武的场所。建于康熙二十年(1681)。地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境。满语“木兰”,汉译为“鹿哨子”(吹哨引鹿的哨子),以此地设围场为哨鹿所,相沿既久遂视木兰为地名。该地原属蒙古喀喇沁、敖罕、翁牛特等部分管,作为围场后,在周边1300余里间植柳、设卡,并设总管、翼长、防御等官以辖兵丁管理,先后隶热河副都统、热河都统,严禁入内偷猎。守卫的旗兵多时达800余名。内划分为60余所(一说70余所)小围场。康乾(1662—1795)时,几乎年年在此举行“秋狝”之典,每次20日为常,喀喇沁诸部王公辄以千余兵马从之。届期,车驾官兵出避署山庄长驱入围。每围就合,牲兽惊突,周围呵止之声震谷,既而皇帝出“看城”(幔城),纵辔直穿场中,先引矢射,随者乃射。遇猛兽,则命※虎枪营官兵掩杀之。一日一围,五鼓出,未时撤,以猎物颁赏,欢宴王公大臣,时颂为盛事。同时,清廷借行围习武,训练八旗官兵骑射技艺。嘉庆(1797—1820)时,以游牧蒙古马力不济、岁可节银几十万两为由,拟为间年一举,后渐废。

猜你喜欢

  • 通事

    ①官吏名。辽、金、元等朝皆置。契丹开国后,统治汉人日多,契汉间语言不同,风俗各异,为更好处理汉人事物,置此职官。《资治通鉴》注称:“契丹置通事以主中国人,以知华俗、通华言者为之。”史载,天显十一年(9

  • 白纛

    内蒙古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喀尔喀等地所供奉之祀神仪物。《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都有“九斿白旗”的记载,据说是神矛。在金刚宝矛之下装着圆盘,圆盘上钻有8眼,每眼有白缨。四面四角共有8个陪纛

  • 马黑麻·乞儿吉思

    见“马黑麻·柯尔克孜”(186页)。

  • 萌柱

    彝语音译。又作萌孜。意为随妻陪嫁而来的人。民主改革前,在四川凉山的普格、布拖、金阳一带归黑彝占有的安家奴隶,亦有些归白彝(官百姓)占有。其来源,多数是被抢劫、买卖而来的汉族或其他民族成员及经主子命其配

  • 狍皮被

    用狍皮制作的被子,故名。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地区,为旧时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族猎民传统用被。各族因言语差异分别称、※“南特奥拉特”、※“乌鲁达”、※“那斯胡里萨”。详见各条。

  • 周文彬

    1908—1944原名金成镐。朝鲜族,金氏。生于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1914年后迁居中国通州(今北京通县)。自幼受家庭和学校良好教育。1916年入通县潞河小学,1922年考入潞河中学。1926年,加入

  • 特尔庆阿

    ?—1888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世居大伯尔科屯,隶布特哈正白旗。咸丰八年(1858),以骁骑校从征江南,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赏戴花翎,官总管加副都统衔。同治四年(1865),征防山东时,因沿

  • 乡荐

    契丹科举制度,有乡、府、省三试之设。凡乡中,曰“乡荐”。

  • 嘉色仁波切

    青海郭隆寺(佑宁寺)创建者。全名嘉色屯月曲吉绛措。藏族。西藏达布地区人。随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出家,在达布扎仓学经,从三世达赖、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等学习佛典。后赴彭域久波山,在凯珠琼波修道处修行,取得许

  • 呼鲁河卫

    见“兀鲁河卫”(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