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诏

杨诏

?—937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义宁国贵族。一说又名杨明或大杨明。白蛮(白族先民)。大义宁国君主※杨干贞弟(胡蔚本《南诏野史》传其为同母异父弟)。杨干贞长仕郑氏大长和国为剑川节度使,遂相倚为权贵。传闻※段思平有帝王之谶,欲捕杀之未遂,段思平则积功为通海节度使。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杨干贞废赵善政、灭大天兴国、建大义宁国后,常向其兄进言欲除段思平。后晋天福元年(936),段思平起兵,会盟于石城(今曲靖),借兵滇东37部,攻向大理时,奉兄命率兵出击,凭江据桥自守。不久,段思平在民众指引下,人马巧妙过江后,诏兵败被杀。一说后唐长兴二年(931),乘民怨废其兄杨干贞自立,年号先后为鼎新、建国,终被段思平击灭。姑存此说备考。

猜你喜欢

  • 北周宣帝

    见“宇文赟”(899页)。

  • 凡担章京

    官名。满语音译。“凡担”,亦作“法一丹”,意为“仪仗队”,“章京”意为“有职守之官”。清初御前仪仗队的主持人。清崇德元年(1636),太宗皇太极曾谕,驾下旗鼓,今后不许再称“旗鼓”,满洲称“凡担章京”

  • 噶曲

    参见“三教理”(50页)。

  • 梁书

    纪传体南朝梁史书。唐初姚思廉(557—637)撰。56卷。思廉字简之(一说本名简,以字行),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迁居关中万年(今陕西西安),入唐官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散骑常侍等。编纂时多因其父

  • 羌语

    我国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理县、松潘县、汶川县及绵阳地区北川县。阿坝州黑水县的部分藏族也使用羌语。使用人口约13万左右。羌语分南北两大方言,每个

  • 岁赐

    赏赐制度。历朝有之,元朝沿之。皇帝每年赏赐诸王、后妃、公主、勋戚固定数量的白银、缎绢、羊皮等物品,称为岁赐。其法始定于太宗窝阔台,增于宪宗蒙哥时。多者每年赐银百锭,缎300疋。为了使诸王群臣效忠,不惜

  • 碧约

    参见“毕约”(755页)。

  • 俄囊尊蒙

    吐蕃※达布聂西赞普(松赞干布之祖父)时大臣。曾创议并制造升、斗及秤,以称粮油。此前吐蕃无交易之信物标准。自是使吐蕃产生衡量之制,对促进吐蕃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故藏史称其为※“吐蕃七良臣”之第三位。

  • 黄军起义

    民国时滇西地区各族反土豪斗争。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丽江地区,在纳西等族人民中播下革命火种。1938年10月,金沙江两岸的各族人民在贫农张文耀等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反对土豪劣绅。中甸、剑川、维西

  • 努业勒部

    见“诺雷部”(19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