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柯尔克孜文

柯尔克孜文

我国柯尔克孜族使用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柯尔克孜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其文学语言是在北部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柯尔克孜族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信奉伊斯兰教后,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新疆突厥语族民族共同使用的书面语察哈台文。但这种书面语不能确切表达柯尔克孜语的语音特点,后来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柯尔克孜语的特点作了修改和补充,我国柯尔克孜族在30年代使用的就是这套字母。它共有25个字母和一个表示前元音的符号。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柯尔克孜族的语言文字问题。于1954年7月建立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后,立即成立了语文研究会,通过反复研究,讨论通过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柯尔克孜文字方案。这套方案共30个字母,其中22个辅音字母,8个元音字母。用它出版过报纸、教材,翻译过一些图书。从60年代起,由于受到“左”的思潮影响,柯尔克孜文曾停止使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柯尔克孜文得以恢复使用。1983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了《柯尔克孜文正字法》,对原方案的字母表顺序和少量字形作了调整,在使用中于1988年又进行过一次修改。与此同时,出版了《柯尔克孜文正字法词典》。目前柯尔克孜文的使用走上了健康的道路。新疆各地柯尔克孜族中小学都用柯尔克孜文教材授课。柯尔克孜文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扫除文盲、文艺创作、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旭特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旭特为※伯德部下之一石烈。

  • 多尔济丹巴

    ?—约1732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又称多尔济达木巴、多尔济旦木巴。绰罗斯氏。※大策凌敦多布次子。初领准噶尔一昂吉。驻牧于额敏河流域等地。雍正九年(1731),从父侵喀尔喀苏克阿勒达呼,兵败。十年,

  • 吕赵

    明代广西田州(治今广西田阳县)土目。壮族。天顺元年(1457),杀田州知府岑鉴,据其地,冒袭知府职事,公开反明,自命敌国大将军,潜号太平王,张凤旗,鸣钲鼓,攻占向武州,兵袭南丹州,其势甚盛,地方州府莫

  • 曹宗寿

    ?—1014宋时归义军节度使。一作曹寿。咸平五年(1002)继任。自称敦煌王。同年,被宋封为归义军节度使。赐“竭诚奉化功臣”号。屡朝贡于宋、辽。景德三年(1006),入贡于辽,自称沙州敦煌。大中祥符七

  • 临淄郡王

    金封爵。正大三年(1226),燕(今河北)人张惠降金、受封,专制河南,以拒蒙古。开兴元年(1232),死于三峰山之战。

  • 也儿的石河

    见“多罗斯水”(852页)。

  • 西藏粮台

    清代为入藏清军经办粮食、军饷、军械的机构。驻藏官兵之口粮、薪饷、军械初由内地运送。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军入藏驱赶廓尔喀,军运繁重,始设机构专司其事。自打箭炉出口,设理塘、巴塘、察木多、拉里、前

  • 萨哈连部

    部族名。居住黑龙江流域部分女真人的总称。萨哈连,满语意为“黑色”,黑龙江古有黑水之称,此部居之,故名。地当今黑龙江瑷珲城至黑河口西岸,乌苏里江口,松花江、黑龙江合流之西苏鲁河等地域。清初为索伦、达斡尔

  • 求那跋摩

    374—431南北朝时期佛教译经师。原籍罽宾(克什米尔)。为罽宾王支胤。精通经律。宋元嘉八年(431),应宋文帝之请,经由狮子国(斯里兰卡)、阇婆国(瓜哇),至宋都建康(今南京),住祗洹寺,从事译经。

  • 忽汗州

    “忽汗州都督府”的简称(14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