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咄部
即“伯咄部”(1090页)。
即“伯咄部”(1090页)。
我国傈僳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属各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大理白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地区、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四川省的凉
古地名。①在今甘肃西和县北(一说成县北)。距仇池山120里。东晋太元十年(385),前仇池国君主杨难当曾孙杨定从后秦逃回陇右,遣使于前秦苻丕,受封雍州牧、骠骑大将军,徙治此城。置仓储于百顷(仇池),召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最底层的等级和奴隶。彝语“呷西呷洛”的简译,意为“主子锅庄旁边的手足”,汉称“锅庄娃子”、“家内奴”。约占总户数的10%。来源为因穷困欠债、犯罪等下降的曲诺;抽取的阿加子女;从
1455—1502明代云南丽江土官。纳西族。字本安,号介圣。纳西族名阿习阿牙。※木嵚(阿地阿习)长子。成化二十二年(1486)袭父土知府职。弘治六年(1494),黔国公沐琮奏赐该州沙阑村置田,名曰“奉
见“坎城”(959页)。
唐代石桥诏首领。乌蛮。领有今云南大理市下关一带,为※八诏之一。南诏王皮逻阁(蒙归义,728—748年在位)之外孙。后复以女妻皮逻阁之子阁罗凤(时傍之舅)。及邆赕诏王咩罗皮被南诏所败,退居邆川(今云南洱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撒里必为※遥里部下之一石烈。
佤语音译,意为“办大事情的长者”。旧时云南沧源班洪地区(亦称“班洪部落”)的最高统治者。俗称“班洪王”或“班洪王子”,职位世袭。最早可能是这一地区对氏族酋长或村社首领的称谓,后来发展为对地区最大头人的
傈僳语音译,亦称“哈米贝来合”,意为“土地伙有共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伙有共耕的原始协作形式,是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向私有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由家族土地公有共耕转化而来
清代新疆塔尔巴哈台地区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八年(1763)置。驻雅尔城(前苏联境内乌尔扎尔)。因冬季雪大,交通困难,三十一年迁驻楚呼楚(今新疆塔城)。下设协办领队大臣、专理游牧领队大臣各1名,专管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