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卜藏

罗卜藏

①(?—1737)清朝将领。蒙古族。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鄂齐尔次子。初授三等台吉。康熙五十八年(1719),随喀尔喀镇国公策旺诺尔布驻屯索罗木,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五十九年,送达赖喇嘛赴藏,其为前队,击准部大策凌敦多布於齐诺郭勒,从达穆河入藏,后留驻。六十年还,晋一等台吉,赐孔雀翎及黄马褂。雍正五年(1727),袭固山贝子。九年(1731),随军征准部噶尔丹策凌。从喀尔喀亲王策棱败大策凌敦多布于苏克阿勒达呼。十年,统昭鸟达、哲里木兵2千,败小策凌敦多布于喀尔森齐老及额尔德尼昭。以功晋多罗贝勒。十一年,晋袭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 ②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巴木巴尔之父。初率部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立意率部东返祖邦。雍正年间(1723—1735),曾率属众东返,行至策木河,为哈萨克兵所阻,未果,被迫折回 ③(?—1752)清朝将领。蒙古族。敖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后裔,二等台吉衮布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五十年(1711),尚郡主,封和硕额驸。五十四年(1715),赐乾清门行走。雍正四年(1726),晋一等台吉。七年(1729),封辅国公。九年(1731),随喀尔喀亲王额驸策棱等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授参赞大臣。十年,由喀尔森齐老袭击准部军,破敌于鄂尔浑河畔之额尔德尼昭,与将军塔尔岱追至推河,擒斩无数,以功晋固山贝子。乾隆元年(1736),命御前行走。七年(1742),擢理藩院额外侍郎。八年,晋多罗贝勒。十三年(1748),署镶蓝旗蒙古都统。十五年(1750),授盟长,署喀尔喀定边左副将军。 ④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初隶准噶尔部。因不堪噶尔丹凌虐,康熙二十八年(1689)随和硕特部台吉噶勒丹多尔济(一作噶尔亶多尔济)内附,被置于阿拉善。次年,噶尔丹兵败乌兰布通后,从副都统阿南达相继设哨布隆吉尔及噶斯口备御。三十六年(1697),噶勒丹多尔济投附策妄阿拉布坦后,携属800余归旧牧。清廷以其诚,授为辅国公,令徙居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为喀尔喀辉特旗祖。

猜你喜欢

  • ①旧时台湾土地面积计算单位。据《赤嵌笔谈》载:“台郡之田论甲。每甲东西南北各二十五戈,每戈长一丈二尺五寸,计一甲约内地十一亩三分一厘”。姚莹《东槎纪略》也言噶玛兰人“一甲抵内地十一亩有奇”。故1甲约为

  • 番子

    见“番役”(2264页)。

  • 白子国

    云南古国名。简称白国,亦称白崖国。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今白族张氏始祖位果建于益州郡白崖(今云南弥渡县红崖)。三国时龙佑那改名“建宁国”。唐初张乐进求让位于南诏乌蛮蒙氏,共传33代。

  • 甘州辉和尔

    “甘州回鹘”的不同音译,始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参见“河西回鹘”(1507页)。

  • 敌烈部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敌拉、迭烈、敌剌、迪里、迪烈子、敌烈得(德)、迪烈得(德)、迭烈德、达里底、德哷勒。始见于《辽史》,辽太宗天显五年(930)“敌烈来贡”为最早记载。族属一说属突厥语系民族,源于※

  • 王江泾之战

    明代湖广土兵、广西狼兵抗倭战役。嘉靖三十四年(1555),倭寇犯浙江。湖广保靖宣慰彭荩臣(土家族)、永顺宣慰彭翼南(土家族)率土兵(以土家、苗等民族为主力),与广西瓦氏夫人(壮族)所率狼兵合击之,大破

  • 经名

    又称“回回名”,因中国回民称阿拉伯文为“回文”故称。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婴儿出生后,多取《古兰经》中圣贤之名为名字,故称。常见者,男性取穆罕默德、欧麦尔、达乌德、易卜拉欣、哈里德、阿里、哈桑、奥

  • 红仡僚

    古族名。元代对部分仡佬族先民的称呼。《元史·成宗纪四》记作“红犵獠”。明清及民国时期又称红仡佬、红革老等。今统称为※仡佬族。以其服装为红色而得名。元大德十年(1306),有青山(在今贵州息峰县境)红仡

  • 倓钱

    古蛮夷赎死罪钱名。“倓”同“赕”,蛮夷语音译。秦昭襄王(公元前307—前251年在位)时,有白虎与群虎在秦、蜀、巴、汉境内伤人、遂以重金募能杀白虎者。※板楯蛮以杀白虎有功。秦与之盟曰:蛮夷杀人者得以倓

  • 乔素勿同

    见“乔白郎”(7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