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通行宝钞
元朝纸币之一种。简称至元宝钞、至元钞。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因中统钞行之年久,物重钞轻,钞值跌落,改行至元钞。面值分5文、10文、20文、30文、50文、100文、200文、300文、500百文、1贯、2贯共11等。与中统钞并行,每1贯文当中统钞5贯文,2贯易银1两,20贯易赤金1两。武宗至大二年(1309),改行至大银钞,每1两准至元钞5贯。至元钞“终元之世,盖常行焉。”(《元史·食货志一》)顺帝至正十年(1350)改行钞法后,仍通行故。
元朝纸币之一种。简称至元宝钞、至元钞。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因中统钞行之年久,物重钞轻,钞值跌落,改行至元钞。面值分5文、10文、20文、30文、50文、100文、200文、300文、500百文、1贯、2贯共11等。与中统钞并行,每1贯文当中统钞5贯文,2贯易银1两,20贯易赤金1两。武宗至大二年(1309),改行至大银钞,每1两准至元钞5贯。至元钞“终元之世,盖常行焉。”(《元史·食货志一》)顺帝至正十年(1350)改行钞法后,仍通行故。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因居于北山(即今甘肃张掖以北之合黎山及北大山)而得名。据《晋书·李玄盛传》等所载,东晋义熙二年(406),南凉秃发傉檀遣人由姑臧(今甘肃武威)“假道于北山鲜卑”,送李玄盛
①(?—1652)清初将领。蒙古巴林部人。卓特氏。初事后金帝努尔哈赤,任牛录额真。天命三年(1618),从贝勒阿巴泰击明总兵张承荫。次年破明总兵杜松于界凡。七年(1622),败明兵于沙岭。天聪三年(1
?—1779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喀喇玛特系和卓。维吾尔族。叶尔羌(今莎车)人。清辅国公※额色尹兄阿里和卓子。初隶准噶尔,被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冬,霍集占叛清,欲强胁其归叶尔羌。不从,偕额
即“乌黎”(331页)。
见“和宁路”(1445页)。
?—185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贵县那良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客家人)。咸丰元年(1851),随弟※石达开参加金田起义,虽作战悍勇,但少谋略,自起兵至天京(今南京)定都,身经数十战,职不过将军,仍听命
?—前113西汉时匈奴裨王。又作苘毒尼。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从匈奴浑邪王(昆邪王)归附汉朝,封下摩侯(又作下麾侯)。元鼎四年(前113)卒,子伊即轩嗣,封炀侯。
书名。传记体著作。①罗卜藏普棱列著。他是哲布尊丹巴一世之弟子,称扎雅班第达活佛。以年为序,记叙哲布尊丹巴一世自1638年至1702年的行事。是第一个记叙者,哲布尊丹巴一世生平的作者。初从蒙文写成的,木
?—1295伊儿汗国第五代汗。又译海合都。蒙古孛儿只斤氏。※阿八哈汗次子,※阿鲁浑汗异母弟。至元二十八年(1291)阿鲁浑卒后,即汗位,元朝大汗忽必烈赐藏语名亦怜真·朵儿只。即位初,逮问前执政诸人,询
本称《纪年》,亦称《汲冢纪年》。书名。西晋武帝时(265—290)在汲郡(治今河南汲县西南)战国魏襄王墓中发现的以竹简写成的魏国编年史。原有13篇。记上起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下迄魏襄王二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