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国

蒙古国

蒙古族乞颜·孛儿只斤氏贵族创建的国家。又称蒙古汗国。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于宋开禧二年(1206),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举行忽里勒台(大聚会),被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国,称“也客·忙豁勒·兀鲁思”,意为“大蒙古国”。辖地东起今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连贝加尔湖。居民众多,包括征服者蒙古部及被征服诸部。建立国家机构,健全千户制,扩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建立“札鲁花赤”(断事官)、“札撒”(法令)等必要的司法、行政制度,以“别乞”(祭司)管理宗教事务,开始使用文牍。历窝阔台、贵由、蒙哥,至忽必烈(元世祖)即位初期,均用此国号。成吉思汗时期(1206—1227),蒙古军南下和西征,取金中都(今北京)等地。灭西辽、花剌子模、西夏,进入南俄草原,把所征服的地区分封诸子,后建成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时期(1229—1241),南下灭金,“长子西征”,破乞瓦(今基辅),侵入孛烈儿(波兰)、马札儿(匈牙利)等地。蒙哥时期(1251—1259)第三次西征,灭木剌夷、黑衣大食,后于被占领地区建伊儿汗国,并连年与南宋攻战。时疆域东至海,西括斡罗思地,南达淮河,北抵今西伯利亚。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改国号为大元。自1206年建国至建元朝,共历5帝,凡66年。参见“元朝”。附蒙古国帝王世系:(见下页)

猜你喜欢

  • 李卫公文集

    见“会昌一品集”(832页)。

  • 阿耆尼

    见“焉耆”(2022页)。

  • 狐毛

    春秋时晋国大夫。出身于白狄狐氏。※狐突子,※狐偃兄,晋文公重耳之舅父。晋献公(前677—前651年在位)时,与白狄联姻,娶其姊妹,遂以外戚在晋国任职,封大夫,与其弟狐偃共辅外甥重耳。周惠王二十一年(前

  • 吴国佐

    ?—1601明代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黎平县人。侗族。曾为生员。二十八年(1600),与同县草坪寨侗族石篡太联合起义,周围侗族纷纷响应。自称“天皇上将”,封石篡太为“太保”。率义军首攻上黄堡,并以诱敌

  • 伊塔茶务有限公司

    清末新疆茶叶贸易机构。光绪三十四年(1908),伊犁将军长庚为防止俄商违约倒灌俄茶,奏准设立。初为官、商合办,资本60万两。其中官股20万两,余由汉、回商民认购。专售牧民所喜之晋茶,销售范围为伊犁、塔

  • 门强

    藏语音译,意为“流浪不定的人”,又称“打雪猪的人”。解放前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由※差巴(支差的人)和※科巴(意为“需要的人”,有属民之意)分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流浪的“阁帕尼屏”亦称之。无家产,无固定

  • 金秀警备区署

    国民政府在大瑶山所设军事机关。1940年广西省政府为了加强对瑶族的统治,下令于大瑶山中心区金秀设置。委任潘耀武为署长,带兵进入瑶山,遭瑶族人民坚决抗拒,治所被迫寄设于修仁县达半年之久。后经残酷镇压,移

  • 定安国

    辽代渤海人所建抗辽政权名。约创建于渤海亡后至东丹国南迁辽阳期间(926—928)。所在因史失载,今无定论,今一般认为其后期地域大体在今鸭绿江上游至松花江上游一带。史称其民“本马韩之种”,或说“渤海遗黎

  • 北魏出帝

    见“元修”(227页)。

  • 出寮舞

    壮族古代舞蹈。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各土州县。盛行于宋、元、明、清时期。土官之家结婚半年后,举行“出寮”典礼,男女表演此舞,故称。舞蹈集体育、杂技、舞蹈于一身。表演者随着音乐节奏,或骑马飞枪,或走球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