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文

蒙古文

蒙古人使用的拼音文字。其字母表源于回鹘文,包括5个元音字母和14个辅音字母。字母在词首、词中、词末有不同的变体,从上到下以词为单位连写。行款是从左往右竖写。字母的数量、形体、拼写方式等早期与回鹘文基本相同。因此把初期的蒙古文又称作“回鹘(体)蒙古文”。关于这个文字创制的具体年代,尚未发现直接的证据,学者们存有不同的意见和推测。不过,至少有700年以上的历史,它的现存实物资料中,年代最早的是1225年的《也松格碑》(《成吉思汗石》)。17世纪中叶(1648),在回鹘式蒙古文基础上出现了又一种蒙古文——托忒文(“托忒”是“清晰”的意思),这是为新疆地区蒙古人设计的方言文字。在1982年新疆蒙古人宣布自愿放弃已使用300多年的这个文字,恢复对胡都木蒙古文即传统蒙古文的学习和使用。蒙古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得到不断改进,尤其自50年代以来发展变化很大,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现在有28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5个,辅音字母23个,还有转写汉字的几个特殊字母,能够全面、准确地表达蒙古语的语音系统,包括借词语音。字母形体有了改进,更加美观和便于书写。正字法经过全面审理和规范,更加合理和系统化了。蒙古人民共和国于1945年实行文字改革,创制了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俗称“新蒙文”(与此相对,传统蒙古文被称为“老蒙文”或“旧蒙文”),又称“斯拉夫蒙古文”或“基里尔文”。不过,在民间仍有人一直学习和使用传统蒙古文。据蒙古《真理报》1990年6月3日报道,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作出决定,要恢复学习和使用传统蒙古文。

猜你喜欢

  • 忠顺保德可汗

    见“夜落纥”②(1497页)。

  • 萨迦世系史

    书名。全称《世界北方大佛主吉祥萨迦世系希有传纪宝库》。阿旺衮嘎索南查巴坚赞贝桑波撰。成书于1629年,德格木刻本334页。系记载西藏萨迦款氏家族史的专著。主要叙述该家族的族系、政教势力在萨迦地区的形成

  • 达海绀卜

    见“塔海绀卜”(2161页)。

  • 更庆寺

    萨迦派(花教)寺庙。意为“大寺庙”。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城欧普隆沟。清雍正七年(1729)由德格十二代土司却吉登巴才仁所建,为康区最大寺。兴盛时有僧众600—700人,土司兼寺主,实行政教合一

  • 耶律安礼

    金大臣。本名纳合。契丹族。耶律氏。幼孤,事母以孝闻名。辽亡降金。主完颜宗弼帅府文字事,任左班殿直。天眷(1138—1140)初,从元帅于山西。后历任行台吏、礼部主事、工部侍郎、左司郎中。天德(1149

  • 秃别干

    即“土别兀惕”(69页)。

  • 丽江古乐

    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古典洞经和皇经乐曲。约产生于明代道教和佛教传入之后。现存的只有洞经会的洞经乐。原用于洞经的经文唱诵,需配以汉文,后来不作唱诵,成为单纯的器乐曲。有“神州”、“华通”两大调,依内容与字句

  • 张仁果

    即“仁果”(315页)。

  • 丘堆

    ?—428北魏将领。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东北)人。鲜卑丘氏,拓跋宗族十姓之一。初以忠谨入侍。太宗拓跋嗣即位,拾遗左右,迁散骑常侍。曾征山胡,御刘裕(宋武帝)军于枋头。泰常三年(418)后秦灭后,留镇并州

  • 察哈尔佃齐一世

    1579—1671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初至呼和浩特,在城西北山洞坐禅修行。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主持兴建庆缘寺。清太宗时(1626—1643)赴京朝觐,献40两重的曼多罗及经典、马匹等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