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行宣政院

行宣政院

元代官署名。亦称宣政院分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兼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军民事务。二十八年(1291),置行宣政院于杭州;至大四年(1311)撤销。延祐五年(1318),又于杭州复置,设官8员,主要掌管江南佛教事务。至顺二年(1331),又撤销,另于杭州等16处设立广教总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元统二年(1334),革罢16所广教总管府,复于杭州置行宣政院,设行宣政院使等31员管理内地各处佛教寺院僧尼。宣政院所辖吐蕃全境,向由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吐蕃等处、吐蕃等路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不设行院,然遇有乱事,亦派出行宣政院为分院前往专司镇抚,如大征伐则尚须会枢密院议同,至地方安定即还师撤置。此一体制一直延续到元朝灭亡。

猜你喜欢

  • 额里克

    见“阿里不哥”(1223页)。

  • 舍楞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汉文史籍又作舍棱。初隶准噶尔。乾隆二十年(1755)、二十二年(1757),以清军先后击败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偕族兄巴图尔乌巴什退据博尔塔拉。二十三年,为摆脱清军副都统唐

  • 巴勒布纪略

    书名。有关清代西藏史书。乾隆朝官修。纂成未刊,有手抄本,共26卷。方略体裁。记述乾隆五十三年(1788)七月至五十四年十一月廓尔喀侵入西藏之经过。内容系依当时驻藏官员奏疏及清帝谕旨,按日汇编,详记始末

  • 别乞

    蒙古语音译。又作“别”、“伯”、“毕”、“卑”。源于突厥语,意为“贵人”、“官人”。《元史语解》卷8:“伯克,回回官名”。唐代汉译“匐”,近代音译“伯克”。《元朝秘史》释作“官名”,据《秘史》,在蒙古

  • 赵正炖

    ?—1852清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春梓子。嘉庆(1796—1820)中,其父以疾离任,遂署理土司事务。嘉庆十八年(1813)父卒后,正式袭临洮卫指挥使职,兼理土司事务。

  • 富喇塔

    ?—1676清宗室、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贝勒篇古子。顺治二年(1645),授辅国公,六年(1649),晋封固山贝子。七年,随定远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征湖广,参赞军务,所向皆捷,因功受奖。康熙十三年(1

  • 凤翔

    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13—418年,凡6年。

  • 赤德祖赞

    ?—755吐蕃赞普。又作赤德祖甸。汉籍作弃隶缩赞。又名梅奥宗。※赤都松之子。生于丹卡尔宫。唐长安四年(704),嗣赞普位。以沽芒波杰拉松为大相。后贝赤斯为相4年。致力于唐蕃和好,景龙四年(710),与

  • 泰宁县

    见“泰宁路”(1800页)。

  • 玉木忽儿

    元朝宗王。又译药木忽儿、要木忽尔、岳木忽而等。蒙古孛儿只斤氏。*阿里不哥长子。世祖至元八年(1271),从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十三年(或作十四年),暗结蒙哥汗子河平王昔里吉及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