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贝勒

贝勒

清朝八期宗室贵族的封爵之一。满语,源于女真语“勃极烈”,汉译“大官”、“高官”。初女真各部中强有力的酋长称之。清太祖努尔哈赤时,分封子弟叔侄为贝勒,各辖一旗或若干牛录的人丁,统兵治民,佐理国政。崇德元年(1636),清太宗皇太极始定宗室世爵为9等,第3等为多罗贝勒,位在亲王、郡王之下。顺治六年(1649),定降封例,贝勒之子为贝子,贝子以下依次降袭。乾隆十三年(1748),定宗室封爵为14等,第5等为多罗贝勒。三十九年(1774)定,贝勒袭次递减至不入八分镇国公为止。从此,终清一代不改。贝勒俸禄,顺治七年规定,岁给俸银2000两、禄米2800斛。顺治十年,改为俸银2500两、禄米2500石,以后未再更动。康熙十八年(1679)定,皇子分封贝勒,给旗下满洲佐领3、蒙古佐领1、汉军佐领2、内务府满洲佐领1、旗鼓佐领1,内管领1,山海关内大粮庄7、银庄2、半庄1、瓜园、菜园2、关外盛京大粮庄各1、打牲乌拉壮丁10名、盛京三佐领人15户、果园1,带地投充人40名、给官地投充人40名,采捕户20名、炭军、灰军、煤军各40名。清朝前期,贝勒大都与议国政,带兵出征,享有优厚的政治和经济特权。清统治者亦以此爵封赏蒙古等王公贵族。

猜你喜欢

  • 卢日热部

    见“诺雷部”(1953页)。

  • 汉高祖

    见“刘渊”(859页)。

  • 保斯昂库

    布帐篷。赫哲语音译。“昂库”亦作“安口”。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赫哲人冬季外出狩猎的临时住所。过去用者不多,解放后多采用之。

  • 蒲察阿里

    ? —1214金大臣。兴州路人。女真族。蒲察氏。以荫补官,初充护卫十人长,历迁右卫副将军。以伏击宋来攻之军功,改提点器物局。泰和年间(1201—1208)攻宋,从右副元帅完颜匡为副统,克宜城县。八年(

  • 骨力裴罗

    见“怀仁可汗”(1117页)。

  • 阿答里急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阿答儿斤、阿答儿乞、合答儿斤、阿大里吉歹、阿答里吉歹。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据《元朝秘史》,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堂弟阿答儿乞歹后裔,依《

  • 泰宁镇总兵

    清代直隶绿营的五镇总兵官之一。驻今河北省易县境。雍正八年(1730),设泰宁协副将及守备以下等官。乾隆元年(1736),裁该协副将,改设泰宁镇总兵官。直辖镇标:左营,设游击以下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 涅巴

    ①藏语音译,意“司库”、“管家”、“管理人”等。解放前藏族地区为寺庙、贵族、土司、头人、地方政权机构管理财物收支等事务的人员。其他如庙祝、香灯师称“古涅”、“衮涅”,房屋管理人称“康涅”,庄园管理人称

  • 乌什哈达

    ?—1798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伊尔根觉罗氏。居吉林。乾隆十九年(1754),由闲散授前锋。三十一年(1766),以前锋校从征缅甸,因功赐号法福哩巴图鲁。三十五年(1770),随征金川。三十七年

  • 群婚

    原始社会初期一群女子与一群男子互为夫妻的集团婚形式。亦称伙婚、多偶婚、集团婚、普那路亚婚等。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最初阶段为血缘群婚,即任何男女可在同辈直系和旁系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近的异辈人中结为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