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贝阔

贝阔

体育游戏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意为尖端弯曲的木棒。亦作“波依阔”。又名“曲棍球”。达斡尔族民间占首位的传统体育运动和游戏。本意指下端弯曲、长约三尺、以弯头细柞木制的球棍,因以击球,被用作此项体育游戏名。球称“朴列”,多以杏树根或牛毛毡制成,大小与网球相似。每年农历一二月为打曲棍球盛季,从10岁少年到中年男子普遍爱好。游戏时,人分两队,每队少则4—5人,多则10余人,双方人数相等。有简单和正规两种打法,前者找一长方形旷地作球场,中间划一线,将球击入对方界内即为胜。后者要在球场两端各置球门一,设守门员1人或2人,其余队员分前锋和后卫,以球击入对方球门为胜,多在村屯或氏族举行重大集会时进行。有时比赛在夜间,更具特色:若用木制球,将球挖空,塞入易燃松脂;如用牛毛毡球,将其以油浸透;开赛时将球点燃,在黑暗中打得火球穿梭似地往返。此种比赛,双方兴趣不在射门,而在以打着火球不停地滚动为乐。比赛规定:球棍一律只能从右侧击出,不得用球棍打人,以保证参加者的安全。此游戏起源甚早,唐代的渤海人,辽金时的契丹和女真人,元代的蒙古人之※击球(打球)或击鞠,与其极相似,不同的只是骑马奔驰击球。达斡尔族流行的“贝阔”,与现代曲棍球有许多相近之处,故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誉为“曲棍球之乡”,每年春节都要举行“贝阔”比赛。

猜你喜欢

  • 迭里弥实

    元末官员。字子初。祖籍西域,回回人,合鲁温氏。大都路治中满速儿孙,安庆路治中马哈麻之子。事母至孝,年40不仕。初充宿卫,继授行宣政院崇教。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任新州(今广东新兴县)达鲁花赤。

  • 贵端水

    古水名。为今辽宁境内之浑河。唐永徽六年(655),新罗因高丽、靺鞨夺其36城,向唐求救,唐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率师救援,与高丽军大战于此水。

  • 一扣钟

    亦写作一扣衷、一口钟、一裹圆,满语谓之“呼呼巴”,即斗篷,也叫篷篷衣。清代中期盛行一时,妇女多穿,男子亦有穿者。其制极简单,似雨衣,有领无帽,无钮扣,穿时披在肩上,用细布带系于颈部,用以遮风御寒。因形

  • 伊兴额

    ?—1861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何图哩氏。原名伊清阿,字松坪。以骁骑校从征喀什噶尔(今喀什),选授侍卫。为避清国号,宣宗命改名为伊兴额。道光十九年(1839),升三等侍卫,改隶满洲。咸丰三年(18

  • 蒙化

    见“纳罗泼”(1270页)。

  • 玛涅克尔

    清代部分鄂伦春人的别称。名称来源“玛纳依尔”氏族名。清初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北岸石勒喀河至精奇里江(前苏联结雅河)一带,17世纪南迁后,成为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的鄂伦春人(或说其南迁游猎于今呼玛尔河一带

  • 卜言把都儿

    ?—1594明代蒙古内喀尔喀把林部领主。亦称把兔儿。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后裔,※速把亥次子。驻牧于辽河流域。兄弟4人中最剽悍。万历十年(1582),父率兵攻明镇夷堡(在今辽宁义县东北),被明将李平胡射

  • 向光普

    宋代古州领主。古州(今贵州榕江)人。西南溪洞少数民族大姓豪富,史称“古州向氏”。至道二年(996),宋赐以古州刺史印。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月,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天禧四年(1020),

  • 尉迟伏阇雄

    ? —692唐时西域于阗王。姓尉迟氏。上元(674—676)初,助唐击吐蕃。次年,唐朝以其地置毗沙都督府,下辖10州,授其为都督。垂拱三年(687),遣使朝唐。天授三年(692)卒,子尉迟璥嗣职。

  • 维孜尔

    阿拉伯语Vezir音译。原义为“肩负重任者”,是君主的顾问,引伸为“宰相”、“首相”。在中亚※喀喇汗王朝和塞尔柱王朝为中央最高行政官员,※叶尔羌汗国亦有此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