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通古斯语支

通古斯语支

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语支之一。早期的分类法,只包括中国境内的鄂温克语(旧称索伦语)、鄂伦春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埃文基语、埃文语、涅基达尔语。较新的分类法,在本语支内再划分两个次语支。西伯利亚次语支(又称埃沃基次语支),包括上述的几种语言;黑龙江次语支(又称那乃次语支)包括中国境内的赫哲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那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盖语、奥罗奇语。但也有人认为那乃语、赫哲语等语言应划为一个独立的语支。通古斯语支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陈巴尔虎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额尔古纳左旗、扎兰屯市,黑龙江省的黑河市、逊克县、呼玛县、塔河县,讷河县、嘉荫县、同江县、饶河县,俄罗斯联邦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埃文基自治专区、雅库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堪察加州、马加丹州等地以及蒙古国的巴虎地区。使用人口约5万,其中中国约2万。语支的特点:元音分长短,一些语言中,复元音只出现在供词里。元音和谐律比较严整。大部分语言中,只有软腭部位的塞音、擦音,设有小舌部位的塞音、擦音。辅音结合时,有大量的逆同化现象。格的数目多。有整齐对称的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和反身领属附加成分,而且广泛地使用。动态有人称形式,人称附加成分来源于共同满—通古斯语的人称代词。动词使动态和被动态的附加成分,在语音形式上可以区分。在句子结构里,有的结构成分之间在人称和数上存在着互应关系。在主从复句中,从句主要依靠作谓语的动词形动形式和别动形式粘附有关的附加成分和主句连接。

猜你喜欢

  • 阿明什罗

    东巴教著名经师。又作阿明择理。宋朝时期人。据传说和经书记载,是今中甸县江边的摩娑人(纳西族)。13岁赴西藏投奔大经师学经,因出身贫贱,未被收纳,遂借为大经师当佣工之机旁听,学会要学的所有经书,后偷出经

  • 钟存羌

    西羌的一支。参见“钟羌”(1666页)。

  • 青海楚琥尔汗

    见“朝克图台吉”(2175页)。

  • 刁完

    见“迪万”(1427页)。

  • 官田

    16世纪中叶郑成功在台湾实行的一种国有形式的封建土地占有制度。1662年,郑成功把荷兰殖民者逐出台湾后,将他们过去所霸占的台湾土地即所谓※“王田”改称“官田”。招民垦种,耕者皆为官佃,分三等纳税课赋。

  • 尔个尼坡策

    彝语音译。意为租佃双方各出一半种子,收获粮食平分。旧时流行于四川凉山美姑巴普、三河以达地区彝族奴隶社会的一种剥削制度。多实行于半山区好地和水田,为实物地租活租之一种。出租者为黑彝、富裕曲伙(曲诺),承

  • 郭安国

    ?—1161金朝将臣。渤海族遗裔。※郭药师之子。官奉国上将军、南京副留守。贞元三年(1155),南京(今河南开封市)宫殿大火,因罪杖80,削官三级。其人本性轻躁,无方略,及海陵王将伐宋,以其为将门之子

  • 庐江蛮

    东汉对西汉武帝时迁往江淮之间的东瓯、闽越人称谓。亦称“九江蛮”。据《史记·东越列传》载: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王望遣使“告急天子”。武帝令严助“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而去”

  • 安西厅

    清代厅名。①雍正三年(1725,一作二年)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县东布隆吉镇。辖安西、沙州(今敦煌县治)二卫。六年(1728),徙治大湾(今安西城),领安西、柳沟、沙洲三卫。乾隆二十四年(1759)升为

  • 大昌泰

    渤海国宗王。※大嵩璘在位时(794—809),官慰军大将军、左熊卫都将、上柱国,封开国子,唐贞元十四年(日本桓武天皇延历十七年,798)冬,奉嵩璘命,护送日本来使归,并出使日本,要求日缩短相互交聘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