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驼运

驼运

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有着悠久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主要是驼运。在蒙古国建立之前,弘吉剌、孛思忽儿、克烈、塔塔儿、汪古等部,即使用之。成吉思汗征服西夏,亦获得了骆驼,以之驼运。尤其是在水草缺乏的戈壁沙漠中,至为重要。骆驼所载货物的重量,远超过其他牲畜,被誉为沙漠之舟。《西北域记》称:“塞北无江河舟楫,天生驮驼,能负重致远,知泉脉,耐渴饥,军中贾人名之曰旱船。”近代,驼运已成为蒙古地区商业往来的主要形式。一个驼队往往由几十头甚至上百成千骆驼组成。驼运的中心一为东口张家口,二为西口归绥(今呼和浩特),赴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恰克图(今蒙古阿尔丹布拉克)、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扎布哈朗特)等地者,以东口为起点;而往宁夏、甘肃、新疆、科布多(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者,则多以西口为起点。驼运的行程一天约70至90里。一般每只骆驼能驮三四百斤。清朝后期,驼运达最盛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逐渐被先进的交通工具取代。

猜你喜欢

  • 众部族军

    见“部族军”(1905页)。

  • 南僚诗

    古诗名。1首。北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撰。是诗记述抚水州南僚人起义事件,据访问“村叟”写成,录“村叟”之言,颇有真实感。“南僚”,古族名,指居

  • 北庭回鹘

    即西州回鹘。因其地属唐北庭地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 屋托钦

    萨满教巫者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对仅为人祈祷“治病”者的称呼。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但为数不多。不分年龄、性别皆可充当,多是天花、麻疹患者病愈后为之。据说其能请到的神只几种,专治别

  • 玛延山卫

    见“马英山卫”(182页)。

  • 伊噜格勒栋硕尔

    见“夜落隔通顺”(1497页)。

  • 忽斜虎

    见“完颜仲德”(1151页)。

  • 三都大官

    北魏前期专理鲜卑族人刑政之最高主官。简称为“三都”,为外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中都坐大官的总称。每一种约有2人。“都坐”,即意为“朝堂”,“都坐大官”犹如“朝堂上的大官”或“坐朝堂的大官”,带有汉晋尚

  • 火州

    见“高昌”(1907页)。

  • 五商贾

    唐代吐蕃职官之一,亦是一种经济制度。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立管理制度,以完善吐蕃政权,委5名官员专管经济贸易,称“五商贾”。经营范围主要与吐蕃邻族或邻区交易,据《德乌佛教史》载,其经营的地区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