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鹿哨

鹿哨

游猎民族使用的一种诱鹿工具。又称“鹿哨子”或“鹿叫子”。自古以来流行于东北、北方地区。古代契丹、女真等族皆用以捕鹿。《辽史·营卫志》载:“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碱鹿’,又名‘呼鹿’”。宋人徐梦莘编《三朝北盟会编》记:女真人“以桦皮为角,吹作呦呦之声,呼麋鹿,射而啖之”。清代皇帝至木兰围场行猎,专设有“哨鹿人”。今内蒙古、黑龙江省满、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族旧时捕猎也普遍采用之。满语称“穆喇库”或“木兰”,鄂伦春叫“乌力安”,赫哲曰“乌日雅库”。以木或桦皮制成哨筒,形似牛角,长2—3尺,一端细,一端粗,吹之如鹿鸣。每年秋季为鹿交尾期,是时,公鹿和母鹿在森林或峡谷中互相鸣叫寻找配偶,不易寻捕,猎人即吹鹿哨并模仿鹿的走动声以引之鹿闻之,以为同类,相引而至,或深信不疑,引颈鸣叫以待。伏击的猎人乃起而击伤群鹿中带头的母鹿,余鹿见头鹿伤,并不逃走,于是可连续猎获。

猜你喜欢

  • 上京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的建号。我国少数民族建号上京的有:①渤海王国王城忽汗城,故址即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渤海镇东京城。大钦茂为王时(737—793),仿唐五京之制设。所置地方行政机构曰龙泉府。城,参见※

  • 嘉陵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甘肃西和县西,临近西汉水,一说在今陕西略阳东北。东汉废。

  • 伊犁额鲁特

    蒙古部落分支名。清代新疆伊犁额鲁特人专称。见“额鲁特营”(2535页)。

  • 噶勒察

    见“噶尔察”(2499页)。

  • 拓跋翰

    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①秦王翰,代国君主※拓跋什翼犍第三子。少有志,年15便请率军征伐,受命领骑2千。成年统兵,号令严信,屡次征讨,多有战功。建国三十五年(372)以后或三十九年前卒。道武帝拓跋珪即位

  • 汉十六大将军

    十六国时期汉国置。嘉平四年(314),汉主刘聪定百官,置丞相等七公,设辅汉等十六大将军。此称源于《资治通鉴》,然其所列有辅汉、都护、中军、上军、抚军(《晋书·刘聪》作“辅军”)、镇、卫、京、前、后、左

  • 赫尔克提

    1634—1724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一译海尔克特。原名穆罕默德·伊敏和卓木·库力·鄂里。喀什噶尔(今喀什)塔孜温区巴鄂奇村人。顺治七年(1650),入经学院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康熙三年(1664

  • 乌苏里江

    水名。古称阿速江,又作乌子江,俗呼戊子江。“乌苏里”,满语意为“天王”。为黑龙江主要支流之一。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江面宽阔,水流缓慢,水产丰富,特产大马哈鱼,东珠等。咸丰十年(1860),沙俄

  • 利正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兴智年号。1252—?。

  • 高元固

    渤海族人。是少数见于史载的渤海人参加唐科举考试者之一。入唐应宾贡试路经福建时,特拜访晚唐著名诗人徐夤(福建莆田县人)。谓渤海人得徐《斩蛇剑》、《御沟水》、《人生几何》诸赋,皆用金字写在屏障上。徐听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