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管仲

管仲

【生卒】:?—前645

即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颍上(今属安徽)人。初事齐公子纠,后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相,进行改革,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实行按土地好坏分等收税,大力发展渔盐事业。并用官府力量铸造、管理货币,通货积财,因而国富兵强。辅佐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北伐山戎,南伐荆楚。九会诸侯,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参见《国语·齐语》)


【生卒】:?—前645

【介绍】:

管敬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与鲍叔牙友善。初事公子纠,奔鲁。齐襄公被杀,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即桓公)争位失败,以好友鲍叔牙推荐,桓公不念前仇,于鲁庄公九年任为卿,尊为仲父。执政期间,因势制宜,实行改革。实行国野分治,分国都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分鄙野为五属,设五大夫分别治理。并以士乡乡里编制与军队编制相结合,编制三军。制订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可选为上卿之赞。于野则主张按土地肥瘠,分级征税。设盐铁官,煮盐制钱。适度征发力役,无害农时,禁止掠夺家畜。并制定以交纳兵器赎罪之刑法等等。齐日益富强,使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名,九合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卒谥敬。今本《管子》,托名管仲所作,其中《牧民》、《形势》、《权》、《乘马》等篇有其遗说,《大匡》、《中匡》、《小匡》等篇述其遗事。


【生卒】:?—前645

【介绍】:

管敬仲。春秋时齐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与鲍叔牙友善。初事公子纠,奔鲁。齐襄公被杀,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即桓公)争位失败,以好友鲍叔牙推荐,桓公不念前仇,于鲁庄公九年任为卿,尊为仲父。执政期间,因势制宜,实行改革。实行国野分治,分国都为士乡十五,工商乡六;分鄙野为五属,设五大夫分别治理。并以士乡乡里编制与军队编制相结合,编制三军。制订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可选为上卿之赞。于野则主张按土地肥瘠,分级征税。设盐铁官,煮盐制钱。适度征发力役,无害农时,禁止掠夺家畜。并制定以交纳兵器赎罪之刑法等等。齐日益富强,使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名,九合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卒谥敬。今本《管子》,托名管仲所作,其中《牧民》、《形势》、《权》、《乘马》等篇有其遗说,《大匡》、《中匡》、《小匡》等篇述其遗事。


猜你喜欢

  • 白起

    【生卒】:?—前257又称公孙起。战国时郿(今陕西眉县)人。善用兵。秦昭王时,初为左庶长,率军大破韩、魏军于伊阙,夺取大片土地,升为大良造。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前260年,又大破赵军

  • 李通

    【生卒】:?—42【介绍】:东汉南阳宛人,字次元,一作文元。李守子。初仕王莽,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及绿林军起,宣称“刘氏当兴,李氏为辅”,与刘秀定计举兵。刘玄更始时任大将军,封西平王。娶秀妹伯姬

  • 李深

    【介绍】:宋邵武军光泽人,字叔平。李诰子。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哲宗绍圣初,为秘书丞,充敕令所译检役法文字。因与蔡京、章惇廷争,出权通判通远军。又上疏言事忤京、惇,夺一官。迁朝散郎,又为惇等所谮,遂罢归。

  • 王潼

    【介绍】:明杭州钱塘人,字本澄。幼读朱子语录,遂绝意举业。闻馀姚王守仁讲学,负笈往从,守仁嘉其笃志,命其子与其共学。勤于著述,于程子张子遗书皆有补注。

  • 桑溥

    【介绍】:明山东濮州人,字汝公。正德九年进士,授雷泽知县。迁华州知府。在任善理讼。嘉靖时迁固原镇兵备副使。鞑靼兵入边,溥邀击破之。升浙江按察使。后因忤浙中权贵,被劾落职。

  • 杨覃

    【生卒】:958——1011字申锡,本名蟫。太平兴国进士。太宗朝,历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同判寿州,职方员外郎等。真宗朝,诏判三司磨勘、凭由、理欠司,献《时务策》五篇:御戎,用兵,为政,选贤,刑罚。出

  • 郅寿

    【介绍】:东汉汝南西平人,字伯考。郅恽子。善文章,举孝廉。迁冀州刺史。时冀地诸王之宾客放纵,案察无所容贷。累迁尚书仆射。窦宪兄弟威倾天下,骄奢非法,寿上书面刺,辞旨甚切。为宪所陷,自杀。

  • 孙继鲁

    字道甫,云南右卫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陕西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曾得罪中官,被诬逮至京,夏言救免。他不感谢,言不悦。又曾多次把宗蕃绳之以法。后因抗章争不可撤山西内边兵。帝怒,夏言亦厌恶他。

  • 魏野

    【生卒】:961——1020字仲先,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世代为农。屋旁栽竹植树,清泉环绕,面对云山,风景秀美,凿土袤丈,名曰“乐天洞”,前为草堂,弹琴其中,尝与友人多载酒肴游,吟咏终日。前后郡

  • 彭汝器

    【介绍】:明江西安福人,名琏,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尝从驾北征,预修《太祖实录》。年逾三十便卒。有《扈从稿》、《五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