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冯延巳

冯延巳

【生卒】:903?—960

【介绍】:

或误作冯延己。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多才艺,尤长写词,虽所写多闺阁情事,而语句清新,取象开阔,艺术成就很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论其词曰:“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可见其影响之大。有词集《阳春集》行世,《全唐诗》收词78首,诗1首又2句,《全唐诗补编》补3首又1句。

【生卒】:903—960

【介绍】:

五代词人。巳,一作嗣。字正中。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李昪开国,授秘书郎,为李璟吴王元帅府掌书记。李璟即位,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进中书侍郎。保大四年(946),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明年三月,以伐福州兵败,上表自咎,并遭弹劾,罢为太子少傅。六年(948)正月,出为昭武军节度使,镇抚州,封境绥远,声猷茂达。十年(952)三月召为左仆射,与右仆射孙晟并相而不相能。李璟悉以庶政委之。力救萧俨,为人所称。后以湖湘之地尽失,自劾罢相,旋复。卒以周师大入,尽失江北之地,罢为太子少傅。终太子太傅。或谓其自结党羽,排间异己,专蔽嫉妒,奸佞险诈,乃朋党攻伐之辞,未可轻信。延巳能书,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尤喜作乐府词,有《阳春集》一卷,去其误收者,尚存百余阕。存词之多,居唐五代词人之首。冯词也以写女人相思居多。但与花间词人侧重于描绘妇女外貌、服饰者不同,而能着意探索、抒写人物心灵奥秘,时或暗寓自己的怀抱和对时世的感触。词里往往或隐或现地渗透着词人俯仰身世,有感于韶华消逝、盛筵易散,而产生的伊郁惝恍、惘然自失而又无由解脱的烦恼和忧伤。这正是那个忧愁风雨的时代和词人处境孤危的折光投影。词风清新流丽,委婉情深。长于以景托情,即兴抒情。其代表作《鹊踏枝》(“六曲阑干”、“庭院深深”、“谁道闲情”、“几日行云”)四首,情致缠绵,蔼然动人。《谒金门》(“风乍起”),抒情写意曲折层深,内涵迷离,归趣难求。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以“和泪试严妆”,喻其词品;谓“深美闳约”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又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另外,如《长命女》(“春日宴”)风格清新,与民歌相近。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谓:“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就对北宋词坛影响论,冯延巳可与温庭筠韦庄鼎足而三。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卷四更谓《阳春》一集,为临川、珠玉所宗,愈瑰丽,愈醇朴。南宋名家,沾丐膏馥,辄臻上乘。《全唐诗》存诗一首,《全唐诗补编》补三首一句;《全唐文》、《唐文拾遗》存文二篇。事迹见马令及陆游《南唐书》本传、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冯正中年谱》。

猜你喜欢

  • 李嘉言古典文学论文集

    李嘉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其中有20余篇研究唐代文学。著者是著名唐代文史研究专家,治学以考据扎实见功力。此著中之论文皆能立足于文献考证以论诗人作品之特色及时代文学之走向,论述细致,有很高

  •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介绍】:杜牧《念昔游三首》其一末二句。大意是在江南的十年间,每对好景佳日,秋山春雨,在每一座寺观楼台倚栏观赏,吟咏题诗。诗句表现了作者潇洒飘逸的性格,不受礼节的束缚,而徜徉于水光山色之中,任意所之。

  • 杜牧诗文选译

    吴鸥译注,黄永年审阅。巴蜀书社1991年10月出版。该书为《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之一。前言对杜牧生平仕历及文学成就作简要叙述。全书共选诗50篇,文4篇。每篇作品有说明,有注释,有译文。诗的注释主要参

  • 窦友封

    【介绍】:见窦巩。

  • 桂渊

    谓科场。陈元光《示珦》:“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

  • 七贵

    《文选·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诪一姓之或在?”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后因以“七贵”泛指权贵。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 送灵澈上人

    【介绍】:刘长卿作。一作《送灵澈》。灵澈,唐时著名诗僧。此诗当作于刘长卿晚年寓居弋阳(今属江西)山间时。这一首送别诗,并不写离情别绪,只以简笔素描画出高僧背影:身背斗笠,独归青山。远远映之以苍苍竹林,

  • 焦尾

    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汉灵帝时,陈留蔡邕……至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后因以“焦尾”为咏琴之典。李颀《题僧房

  • 一钵和尚

    【介绍】:唐代高僧。生卒年、籍贯不详。生活于中、晚唐间。自称本无姓名,行踪不定。曾游京洛,时居市井,广开法庙,大扇迷徒。与伏牛山自在和尚齐名。撰有长篇歌行《一钵歌》,宣扬佛理,深于激劝忧思,文词俚俗,

  • 衔杯对刘

    晋代刘伶嗜酒,作《酒德颂》,称“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后遂以“衔杯对刘”谓酒逢知友。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结绶还逢育,衔杯且对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