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叶净能诗

叶净能诗

话本。作者佚名。见敦煌遗书S6836,原卷首残,卷末题“叶净能诗”。“诗”,或疑为“话”之讹,或以为“传”之误,或主张“诗”、“书”同义。若细读全文,通篇为散说故事,仅末段哭辞,以韵语言事,与宋元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相类,因此标题虽作“诗”,仍可视作话本小说。本篇故事以叶净能为中心,为了表现他“上应天门,下通地理,天下鬼神”,“要呼便呼,要使便使”,“绝古超今,化穷无极”的道教法术,安排下一系列奇异的故事。首先以其幼年学道,西赴长安,惩治岳神和妖狐,表现出驱神降魔的本领,受到“不敬释门”而好道术的唐明皇召见,从而大展法力,屡显神通,诸如遥采仙药、剑南观灯、进献龙肉、求降甘雨、幻化饮酒以及皇后求子、私取宫中美人等情节,逐渐把人们引入一个个奇妙怪异的幻境。特别是引导唐明皇游月宫的描写,更是奇景迭现,美不胜收,极富浪漫化色彩。最后由于唐明皇改变初衷,高力士设计陷害,叶净能才“归大罗天去也”,明皇追悔无及,以哭辞作结。文中所述的故事情节,主要是由《集异记》、《广异记》、《朝野佥载》、《明皇杂录》、《开天传信记》、《仙传拾遗》、《酉阳杂俎》等书所载唐玄宗、明崇俨、叶法善罗公远的事迹,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把一些零散的、互无关联的传说,集中于叶净能身上,从不同侧面充实深化人物的性格,充分显示出“宇宙之内,无过叶净能者”的道教法力,是敦煌所出唐代话本中较有特色的一篇作品。整理本见《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猜你喜欢

  • 不下机

    战国时苏秦游说秦惠王而不被任用,落魄而归,其妻鄙之,不下织机相迎。事见《战国策·秦策一》。白居易《读史五首》之五:“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

  • 游梁

    汉司马相如在景帝朝以赀为武骑常侍,然景帝不好辞赋,故相如不得以文学重用。当时梁孝王好文学,游说之士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皆受知于孝王,于是司马相如因病免,客游梁国。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因以“游梁

  • 冯延鲁

    【介绍】:五代文学家。字叔文。广陵(治今江苏扬州)人,一说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生卒年不详。冯延巳异母弟。吴天祚中入李昪幕。后为江都判官。南唐保大二年(944)自水部员外郎为中书舍人。任监军使,兵败,

  • 任翻

    【介绍】:又作任蕃。唐末诗人,尝居台州。能诗,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刘克庄称其诗多“佳句”(《后村诗话》前集卷一)。《全唐诗》存诗18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台州早春》诗

  • 狡兔三窟

    典出《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喻指人为避祸,多设藏身之处。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罗隐《贵池晓望》:“计疏狡兔无三窟,羁甚宾鸿欲一生。”

  • 云州

    唐州名。见“云中②”。

  • 啸台

    地名。故址在苏门山(今河南省辉县内),相传为晋阮籍与孙登竞相长啸处。贾岛有《阮籍啸台》诗。

  • 鸳鸿

    ①比喻贤人。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鸳鸿不易狎,龙虎未宜驯。”②比喻同僚。李涉《六叹》之一:“风月频惊桃李时,沧波久别鸳鸿侣。”

  • 夏侯孜

    【生卒】:?~869?【介绍】:字好学,籍贯亳州谯(今安徽亳州)。宝历二年(826)进士,历任左拾遗、州刺史、谏议大夫、给事中、刑部侍郎、尚书右丞,大中十二年(858)拜相,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入为左

  • 黄草峡

    峡名。在重庆市长寿县长江上。杜甫《黄草》:“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仇兆鳌注:“黄草峡,在涪州上流四十里……山草多黄,故名。”元稹《黄草峡听柔之琴二首》之二:“怜君伴我涪州宿,犹有心情彻夜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