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诗人。字道宁。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生卒年不详。睿宗朝,曾任职秘书省。玄宗开元中,历仕金部员外郎、度支郎中、考功郎中,官至杭州刺史。《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有《杜元志集》十卷,已
《易·大壮》:“羝羊触藩,羸其角。”后用以喻碰壁,进退两难。王昌龄《咏史》:“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韦应物《示从子河南尉班》:“立政思悬棒,谋身类触藩。”
【介绍】:九陇(今四川彭州)人。父死,随母改适张氏,冒姓名为张谔。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进士,复本姓名。后蜀时尝以翰林学士兼任简州刺史。从后主降宋。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官鸿胪卿。《十国春秋》有
晋代王羲之有子七人,皆以“之”为名,而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五子皆成重名。后遂以“羲之有之”为有好子孙之典。孟郊《子庆诗》:“献子还生子,羲之又有之。”
指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四人。他们隐居商山,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故称。汉高祖刘邦征聘之,不应。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辅佐太子,高祖遂取消废太子之议。见《史记·留侯世家》。
【介绍】:郑州(今属河南)人。久视元年(700)进士。曾任郑州刺史、祠部郎中等职。有文名于当世,杜甫《壮游》诗中曾提及。《全唐诗》存诗1首。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载晏子使楚,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来巧答楚人提出的齐人入楚为盗的诘难。后因以“渡江之橘”说明外在环境影响的作用。元稹《驯犀》:“渡江之橘逾汶貂,反时易性安能长。”
【介绍】:庐江(今属安徽)人。曾官司勋郎中。神龙元年(705)任地官侍郎。开元初为华州刺史,五年(717)凿华阴县敷水渠,以通渭漕。后官至户部尚书。《全唐诗》存诗1首。
吴桥的别称。在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内。相传汉代富家皋伯通曾居此桥侧,故称皋桥,又称伯通桥。陆龟蒙《和袭美咏皋桥》:“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介绍】:李贺作。见《荣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