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寒食

寒食

【介绍】:

①(全)卢象作。寒食,传统节令名,在清明的前一天。相传春秋时,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列国,曾割其股腕之肉为重耳充饥,并帮助重耳返国为君,即晋文公。文公登基后遍封功臣,竟忘了封子推,子推怨恨,乃作《龙蛇之歌》,隐居绵山。文公悔悟,遣使求之,子推坚辞不出,文公令放火烧山逼其出仕,子推竟抱树被焚而死。人们同情介子推之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卢象于安史乱中为叛军所获,被迫受伪职,乱后因此而遭贬,心中郁积难平,乃借古人酒杯,以浇自己之垒块,赋此诗以泄其怨愤之情。②(全)孟云卿作。寒食,节令名。此诗前二句将二月江南繁花满枝的美丽景色与羁旅他乡的窘迫境遇相对比,见出悲苦难堪之情。后二句更由习俗之寒食禁火,联想到贫居之往往断炊,揭示出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突出了悲剧气氛,其中寄寓着深切的不平。诗借题发挥,构思巧妙,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因而成为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贺裳评曰:“孟《寒食》诗最佳,‘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正可与韩翃诗参看。”(《载酒园诗话又编》)③(全)韩翃作。一作《寒食日即事》。寒食,节令名。此诗描绘寒食节景象,首二句写寒食之日花满长安、柳枝低拂的动人春色,以“无处不”的双重否定句式,渲染出整个长安的热闹繁华。三四句按时序写至暮色苍茫时,宫中宦者骑马传烛,皇上以榆柳之火赐于近臣。“五侯”二字寓意深切,当喻指恃宠弄权的宦官。吴乔曰:“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围炉诗话》卷一)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当时驾部郎中知制诰缺额,中书省提请御批。德宗提笔曰:“与韩翃。”但因这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再以二人同进,德宗亲书《寒食》诗,批曰:“与此韩翃。”可见,韩翃此诗当时即有盛名。

猜你喜欢

  • 驱羊动石

    指皇初平牧羊事。多用以咏山石垒垒而立。王勃《出境游山二首》之一:“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参见“群羊化石”。

  • 苏源

    【介绍】: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新唐书·艺文志三》“杂家类”著录《治乱集》三卷,注称“唐末人”。《通志·艺文略》误为苏源明撰。作品已佚。

  • 顾循

    眷顾安抚。李隆基《过晋阳宫》:“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 松陵体

    诗歌风格名。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的酬唱诗,编为《松陵集》,后人因称其诗为“松陵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未列此体,陈仅以为杜荀鹤不足列一体,应增入“皮陆松陵一体”,与严羽所见不同(《竹林答问》)。

  • 赏牡丹

    【介绍】:刘禹锡作。唐长安牡丹,元和时尚少,大和以后方繁盛。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此诗约为大和时禹锡重返长安而作。诗以对比衬托着笔,以芍药之无格与芙蕖之少情而突出牡丹之国色,誉满京城。

  • 腹背毛

    喻指凡庸之才。语本汉刘向《说苑·尊贤》:“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李咸用《赠友弟》:“他日讵有盐梅味,今日犹疑腹背毛。”

  • 沈传师

    【生卒】:777—835【介绍】:字子言,行八。传奇作家沈既济子。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为杜佑所重,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又中制科。授太子校书郎,累官至吏部侍郎。长于史学,工书能诗,与白居易

  • 王仁裕

    【生卒】:880—956【介绍】:唐末五代诗人、小说家。字德辇。天水(今属甘肃)人。唐末任秦州节度判官。后入蜀,事后主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前蜀亡,仕后唐,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后晋时累官给事中。开运

  • 献图益地

    据《雄书灵准听》记:舜在位时,“凤皇仪,黄龙感,朱草生,蓂荚孳,西王母授益地图”。后以“献图益地”为歌颂帝王功勋之典。张说《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献图开益地,张乐奏钧天。”

  • 文标集

    文集。唐卢肇撰。卢肇文集,《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等未见著录;至宋徽宗时,袁州人许衷集其遗文近百篇为《文标集》(因卢墓在文标乡而得名),不久也亡佚。南宋绍兴年间,袁州教授童宗说又辑其遗文,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