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屋>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杜审言

杜审言

【生卒】:约646—708

【介绍】:

唐代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治今湖北襄樊),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排行五。杜预后裔,杜甫祖父。高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授隰城尉。累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因与群僚不和,被州司马周季重诬构下狱,其子杜并愤而刺杀周季重后亦被害。审言免官还洛阳。事闻朝廷,武后召见,甚加叹异,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元年(705),因附阿张易之兄弟,流配峰州。二年(706)召还,授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708)卒,年六十余,赠著作郎。审言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后以诗文“含绝唱之音”,“有重名于天下”(陈子昂《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晚年与沈佺期宋之问唱和。他的诗大多为写景、纪行、酬唱之作,以浑厚遒劲见长,也有清新流丽者。他大力创作律诗,以五律数量最多(二十八首,占现存诗十分之六以上),成就最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登襄阳城》、《秋夜过临津郑明府宅》等篇,思致工巧,句律严整,音韵协调,对五律的规范、定型颇有影响。七律《春日京中有怀》等,皆工密有致,在初唐亦属首倡。他与沈佺期、宋之问同为唐代近体诗之奠基人。清人王夫之曰:“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始叶于度。”(《薑斋诗话》)其诗法对杜甫影响较深。原有《杜审言集》十卷,已散佚。宋刻本《杜审言集》,仅一卷,存诗四十三首。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校笺》卷一。

【生卒】:645?—708

【介绍】:

字必简,行五。郡望京兆(今陕西西安),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洛州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为大诗人杜甫祖父。咸亨元年(670)进士。官隰城尉,累转洛阳丞。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后武后召见,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元年(705),因谄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与宋之问沈佺期等人同时遭贬,流放峰州。召还,授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冬病卒。新、旧《唐书》有传。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为人恃才傲物,但能诗工书,对近体诗的形成贡献颇大。许学夷曰:“五言律体实成于杜、沈、宋,但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审言较沈、宋复称俊逸,而体自整栗,语自雄丽,其气象风格自在,亦是律诗正宗。”(《诗源辩体》卷一三)现存诗43首,《全唐诗》编为1卷。有《杜审言诗集》传世。

猜你喜欢

  • 宋迪

    【介绍】:唐代诗人。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贞元十三年(797)进士及第。《文苑英华》录其省试时所作诗。《全唐诗》仅存此诗。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四。

  • 牵惹

    ①犹缠绵。尹鹗《临江仙》词之一:“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②牵动。毛熙震《浣溪沙》词之三:“好是向人柔弱处,玉纤时急绣裙腰,春心牵惹转无憀。”

  • 霓裳羽衣曲

    唐代著名乐曲名。本由西凉传入,名《婆罗门》。后经唐玄宗润色,改名《霓裳羽衣曲》,简称《霓裳》。或云玄宗游月宫,闻仙乐,默记其音,归而作此曲。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顾蒙

    【介绍】:唐代散文家。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广明元年(880)后,流落江浙间,依浙西观察使。中和四年(884),避乱至广州,生活贫困,不久病逝。光化三年(900)追赐进士及第。博览经史,

  • 于季友

    【介绍】: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于颇之子,尚宪宗永昌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殿中少监及绛、宋、明诸州刺史。与白居易有唱和。《全唐诗补编·补逸》存诗1首。

  • 急景

    急驰的日光;急促的时光。白居易《和自劝二首》之二:“急景凋年急于水,念此揽衣中夜起。”李商隐《幽居冬暮》:“急景忽云暮,颓年寝已衰。”

  • 郭良骥

    【介绍】:约元和时人。余无考。《全唐诗》录其诗2首,其中《自苏州至望亭驿有作》实为李嘉祐诗。

  • 瑕瑜

    瑕,玉的斑疵;瑜,玉的光彩。比喻缺点和优点或短处和长处。武翊黄《瑕瑜不相掩》:“泾渭流终异,瑕瑜自不同。”

  • 邵谒诗集

    诗集。唐邵谒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邵谒集》一卷,《宋史·艺文志七》作《邵谒诗》一卷。《唐才子传·邵谒》谓“今有诗一卷传世”。《嘉庆一统志》卷四四四谓明王佐得邵集于秘阁,梓传之。有清席启寓《唐

  • 王英

    【介绍】:唐代诗人。太原(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王晋之子。玄宗天宝时人,仕历无考。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五八存其诗二首,文一篇。事迹见唐无名氏《王晋造石浮图记》(《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五八),参